本教材吸引了国内外种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进展,结合我国种子科技实践编写而成。其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种子形态构造与分类、种子的化学成分、种子的形成发育和成熟、种子休眠及其调控、种子萌发、种子活力、种子寿命、种子加工处理生物学基础、种子贮藏生物学基础、顽拗型种子生物学、种子新技术及其研究进展。本书内容系统、理论完整、资料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纪录片同名图书由纪录片主创团队编写,图书在精编解说词基础上增加了丰富史料和300余幅高清图片,是典藏级国民植物科普书。全书力图把跨越了46亿年历史长河,在中国境内形成的异彩纷呈的植物图景通过图文形式展现给大众。全书系统、完整地讲述了水稻、茶叶、竹子、桑树、大豆、柑橘、杜鹃等数十种植物是如何塑造中国
本书系统介绍植物生理学综合设计实验与开放创新实验的理论与技术。全书分为四篇。第一篇为综合设计实验与开放创新实验的基本理论。第二篇为综合设计实验与开放创新实验的基本技术。第三篇为5个综合设计实验模块,分别撰写了创新经典导读,以体现创新历程和课程思政。每个综合设计实验模块划分为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实验单元,并分别给予相应设计提
本书是在参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并总结著者课题组独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而成;以海洋宝库中海藻为主要材料来源,探寻海藻多糖结构与功能构建之间的内在关联,创新性地提出了利用海洋资源解决当今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系列难题;详细阐述了海藻细胞壁超分子结构解译、海藻基储能材料合成与器件设计、新型能量转换技术电催化剂开发、海藻基环境功能
本卷包括绪论(分类地位、国外研究概况、中国研究简史)、专论、附录、参考文献、索引和图版,记述了我国环纹炭团菌属27种、炭团菌属45种2变种和炭豆菌属45种真菌,共计117种2变种,附图版69幅。书末附有参考文献和索引。
本书以基于分子系统学建立的植物系统发育过程为主线,将现存绿色植物各个类群产生和分化历史及演化中的关键事件作为切入点,从个体发育的角度系统介绍各个类群的形态结构、生殖策略、多样性及适应性特征。首次将广义蕨类植物分类系统PPGⅠ、裸子植物的克氏系统及被子植物分类系统APGⅣ引入植物学教材中,构建了全新的植物学基础理论框架。
本书由阿拉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和植物两部分内容组成。阿拉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部分,介绍了阿拉善地区分布的92种***珍稀濒危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分类地位、保护和濒危等级、特有性、致危因素、本区分布与种群数量状况,同时附有鉴别每种动物的清晰图片;阿拉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部分,介绍了17种阿拉善地区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7
本书系“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藏东南关键区科学考察的生态学总结性成果。本书介绍了藏东南生态系统科考的背景和意义;不同时间尺度的森林生长和结构变化,墨脱和色季拉山的药用植物和特色观赏植物资源;墨脱种子和苔藓植物以及地衣的多样性;外来入侵植物现状及生态安全风险;森林干扰迹地的更新过程等。本书充分利用第一手调查资
药用植物分子遗传学是研究药用植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通过研究药用植物性状和基因型的关系,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用植物基因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与变异,揭示药用植物在生长发育和环境应答过程中遗传信息传递、表达和调控的分子机制,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理论方法支撑。《BR》本书是陈士林研究员及其带领的本草基因
本书在大量野外采集标本和拍照的基础上,记录了阿拉善地区植物93科388属913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7属13种,裸子植物3科5属14种,被子植物84科376属886种。按照《中国植物志》进行了系统排列,同时参照《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0版)对部分植物科属种名进行了修订,每个植物种配有特征描述、生态类型及分布区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