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王羲之《乐毅论》全本、《黄庭经》残本、传王羲之书《孝女曹娥碑》、《兰亭序》定武本、《乐毅论》海字本、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柳公权跋本、虞世南、褚遂良等小楷共八种。楷书肇始于没末,发扬于魏晋,鼎盛于唐朝,至今已逾一千八百年。其初以小字为多,后人称之为小楷。
本书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立于北魏正光三年(五二二)。是为北魏碑刻中最著名者,为精严雅正书风的代表,被誉为“隶楷之极则”(康有为语),“开欧虞之门户”(赵崛语),对后世书法的发展影响甚大,备受推崇。
本书是刊刻于秦代的一方摩崖石刻,又称“峄山石刻”“峄山碑”“峄山铭”“绎山刻石”“绎山石刻”“绎山碑”“绎山铭”等,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后半部分刻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传为李斯所书,属小篆书法作品,与《泰山刻石》《琅琊刻石》《会稽刻石》合称“秦四山刻石”。
本书为米芾书龙井山方圆庵记,以供广大书法爱好者阅读使用。
《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又称“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孔庙置守庙百石孔龢碑”或“孔龢碑”等。碑文记录了司徒吴雄、司空赵戒据前鲁相乙瑛之言,上书请求为孔庙设置守庙百石卒史一人,以执掌礼器庙祀事宜的往来文书,保存了东汉诏报文书制度和格式,可与《史记》相关文献互证。碑文未记刻立时间,著录多附碑
本书收录篆刻名家唐子农以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为篆刻创作内容,用金石篆刻展示名著经典,精心创作篆刻作品四十余方,印文、印风皆雄强旷达,相得益彰。本书原石、印面、印蜕、边款四色精印,刀痕爽利、技法纯熟,更附以二十余位名家品评,作者将近年在书画、金石碑刻方面的探索与心得付诸刀笔,既不失秦砖汉瓦之古趣又自出新意,展现其独特
本书是楷书的钢笔练习字帖,以名言警句为主线,既包括书法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实操性很强的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的训练。除此之外,教程中每个篇章还加入了名言警句的内容拓展和作品的创作练习。全书在楷书基本技法、章法、欣赏、临帖等方面做了全面介绍,并配以例字、图表、范帖,图文并茂,可作为硬笔书法学习读本、楷书字帖使用。
本书对20世纪岭南油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整理了20世纪岭南油画史料,汇集了20世纪岭南油画文化精华,集中展示了20世纪以来岭南油画的发展风貌及其艺术特征。
张继馨先生致力写生,长期坚持深入生活,观察细致入微,做到形神兼备,得心应手。张继馨先生是艺术画坛的多面手,工笔写意、山水、书法、诗文无所不能,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张继馨先生打破了吴门画派温婉恬秀的艺术程式,将北方豪放与厚重糅入吴门画派典雅秀气之中,汲取汉画石的雄浑与粗犷,徐渭、石涛的恣肆与灵动,吴昌硕、任伯年的滋润与浑
本书主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结合艺术的力量,大力弘扬新时代廉洁文化,从思想上固本培元,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性,充分发挥以文化人、环境育人的浸润教育作用,共同营造廉政担当、清廉从教、清新向学的清廉校园,打造“清廉地大”廉政文化品牌,践行“美丽中国宜居地球”地大人的担当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