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美论》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从哲学、美学、阐释学、神话学等视野,援引文化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的思想资源,对屈原和楚辞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探究,分别对创作主体和艺术文本展开新的历史语境下的运思和言说,以求达到中西互补和古今渗透之理论目标。在深入诠释的前提下,提出一系列具有美学意义的见解
《汉魏六朝赋学批评研究》是国内第一部赋学批评的研究专著,收集相关资料较为完备。作者着眼于各种文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来论述赋学批评的发展过程,注意把握不同历史阶段赋学批评的动向与文化背景的内在关联。《汉魏六朝赋学批评研究》内容详实,结论可靠,是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
《绝版诗话》编著者张建智。此书以随笔形式谈「民国时期」出版的初版本诗集。从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选取十五位著名作家,如陈梦家、辛笛、李金髮、梁宗岱、林徽因等,谈其生平軼事,创作成果,作家在诗歌上的成名之处。亦从诗思、诗艺,谈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白话诗之发展歷程,以及其诗歌创作流派。作者还从每位作家的作品中精选二至三首代表作,使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璀璨的瑰宝,名家辈出,名篇如云。《大学文科基本用书·文学:唐诗宋词(第2版)》在概述了唐诗宋词的发展概况后,重点论述了唐诗宋词中的山水田园诗词。友情送别诗词及咏史怀古、咏物的诗词。《大学文科基本用书·文学:唐诗宋词(第2版)》既能突出唐诗宋词中的名篇佳作。又能结合诗词发展历史进行论析,虽篇幅不大,
《西方话语与中国新诗现代化》在海内外对西方话语影响下的中国新诗现代化进行了颇富创新性的立体、系统的考察。《西方话语与中国新诗现代化》分为三辑,第一辑力求汇通中西诗学资源,将诗学结构、诗学风格、诗学体系的整体把握与诗学范畴的微观透视相结合,在纯粹诗学的意义上对西方话语与中国新诗理论现代化的关系进行首次整体性的研究。第二辑
“平阳戏剧圈”是元杂剧的四大戏剧圈之一。遗憾的是此前还没有人针对一个戏剧圈进行过全面系统的研究,而只对本课题的部分子题有过一些涉猎,或者在宏观研究时有过原则性的论列。我们很想抓住这次国家社科项目获批的机遇,全方位地考察研究“平阳戏剧圈”的戏剧版图、形成动因、创作和演出特色、戏剧文物遗存、地位及影响,弄清从宋金杂剧到元杂
《普通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规划教材:新诗文体二十二讲》共分三个部分:“新诗体的发生”、“新诗体的流变”、“新诗体的蜕变”,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现当代诗歌发展史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些流派及其二十多位最有代表性的诗人的诗歌艺术,而在这种流变的阐析中也同时探究了形成该种诗歌现象或诗歌流派发生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以及社会和个人
《从史实性到虚构性:中国叙事诗学》是一本全面研究传统中国叙事理论和历史的著作。它勾勒出了从叙事思想的萌发期一直到清代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中,在解释叙事作品时采用的一系列策略和习俗。在大多数的中国历史记载中,历史的可信性和事实的准确性是最受重视的。因此,虚构的小说叙事往往是依据历史叙事的标准而被理论化并被加以判断。概括地说叙
屈原诗歌的美学探索
“三言”、“二拍”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艺术成就,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波澜起伏、环环相扣,叙述语言的明白如话、富于表现力,还是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创作特色,其对晚明社会生活反映的广度和深度在明代的拟话本小说创作中也是首屈一指的。《“三言”、“二拍”研究》针对其中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