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以探访的方式走近雷锋,赋予雷锋以鲜活的生命。写作中,作者用平实的文字客观、本真地呈现出一个平凡、亲切、可爱的雷锋,回应社会对雷锋生平的一些误解,还原一段英雄传奇,用平等的视角、理性的思考透视一个红色榜样成就非凡人生的心路历程,并以不失细腻的笔墨刻画了雷锋鲜明的个性特点和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大量新近发掘的老照片重塑
本书以“讲故事”形式,展现中国波澜壮阔的悠久的历史进程,阐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让青少年真正懂得为什么要爱国、如何爱国的道理。共分“灿烂的古代文明”“近代的屈辱与抗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江山如此多娇”“砥砺奋进的七十年”“共筑中国梦”六部分。在编写过程中,
本书紧密结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内容要求,选取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100个重点问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解答。
1979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为了适应各级、司法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需要,已经由我社编辑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汇编(1979-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汇编(1985-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汇编(1990-1994)》、《中华人民共和
本书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基础,选取了道德建设的十个主题词:家风传承、中华美德、爱国情怀、敬业精神、公益之心、榜样力量、诚信品格、制度之善、道德治理、网络伦理,通过讲述新时代美德故事,揭示道德领域的新问题,挖掘公民道德组成的新要素,探寻公民道德建设的新进路,突出涵养好品德对于“人作为人并能够成为人”的重要性
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尤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助推作用。这是因为:就地位而言,精神文明建设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条件逐渐演变为目标;就作用而言,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着意识统领、思想保障、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为此,《新时代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背景
本书以25年来国内学术界有关“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成果为基础,提炼10多年来在全国80多个城市调研、指导文明城市创建的实践经验,构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理论。从国家战略层面研究:“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既是破解不同时期“不协调”难题的需要,更是保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国家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
本书是檀传宝教授进入21世纪以来在德育、美育、教育基本理论等方面诸多研究的集成。在前期对德育美学观、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研究的基础之上,本书突出呈现有关教育主体性与德性生成、德育概念与德育形态、教育伦理性及德育价值、教师德育专业化、教育的现代转型与公民教育等维度的深入思考,是对道德教育、价值教育、审美教育、公民教育、
书稿以科技托起强国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主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激发广大青年的爱党、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强国梦的磅礴力量!通过开展以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活动,增强当代青
大别山精神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大别山革命斗争时期所形成的坚韧忠诚的理想信念、胸怀全局的无私品格、朴诚为民的革命本色、不胜不休的顽强作风。《大别山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以大别山精神孕育形成、基本内涵、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为主线,史论结合,通过典型事例生动展现了大别山精神的形成、发展进程,深刻阐释了大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