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按时间顺序整理了1910-1976年间毛泽东对国内外、党内外革命、战争、改革及发展趋势作出、后来又被证实了的预见五百多个。这些预见,主要从《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外交文选》《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毛泽东年谱》等著作中选出,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真实性和可靠性。通过这些预见,读者可以深刻理解毛泽东和中国共
本书共计五个章节和两个附录,从陈望道远渡重洋、初识马列讲起,介绍了他为共产党奋斗的一生。回国后,陈望道任教浙江一师,大力提倡白话文,推行国文教育改革。留学背景和执教经历使陈望道得以胜任《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此后他更是身体力行的参与到革命工作中去。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为背景,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目标,紧扣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从永远牢记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切入,从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政治建设为统领
马克思主义经典军事理论的精华蕴含在各个时期革命导师的经典著作之中。本书结合研究当代的理论价值和现实需求,精选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十二篇经典著作。通过对这些经典著作的历史背景和战争实践的分析,和对这些著作内容的深入研读,使读者深刻了解和掌握革命导师研究战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独特生命力的价值认同
本集刊由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合作主办,属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专业集刊。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中外文化发展现状、中国传统文化、多领域文化问题(比如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外交、军事等领域的文化问题)、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化
马克思的故事(马克思主义故事丛书)(视频书)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是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jiaoyu部社会科学司的指导和支持下,经过半年多调查研究形成的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年度报告。《报告》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年度发展概况、教师队伍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对外学术交流、社会服务七
本书力图通过剖析个人与共同体之间互构共生的关系,展现其中辩证统一的历史张力,在经典理论视域与现代性视域的融合中,整体性再现马克思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的理论内涵,清晰阐明马克思关于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批判重建的逻辑理路,并从马克思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探讨现代社会共同体重建、个人与共同体关系重建的路
为什么出发?——马克思和他的时代
本书系统介绍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关于抗日战争的制胜之道:抗日战争是敌强我弱的战争,我军在战略上应当采取内线的防御的持久战,“速胜论”是错误的;我弱中有强,日强中有弱,扬我之长能克日之所短,“亡国论”是错误的;战略上内线的防御的持久战,在战役战斗中就必须是进攻的、速决的、外线的作战,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分散之敌,积小胜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