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清初是中国诗学鼎盛的时期。《晚明江南诗学研究》(作者张清河)以江南诗学为研究对象,对晚明诗学现象、诗学进程作尽可能深入的解读和阐述,以期将明清诗学还原为一个生命整体。明代文学发展的重心由北向南转移,至晚明,江南文士完全成为文坛的主体。他们尽管不如王世贞才富学赡,不如袁宏道穷新极变,亦不如钟、谭矫异抉幽,但秉承世家“
中国古典小说源远流长,瑰丽多姿,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人们在阅读数量众多的古典小说名篇佳作时,可以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得到审美愉悦的满足,但其强烈与深厚程度却往往大不相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读者对文本进行解读的水平或高或低,即理性审视古典小说的能力有强弱之分。文学鉴赏不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阅读过程,而是用心
本书讨论了陶渊明、李白、杜甫、辛弃疾、元好问、钱谦益、贺双卿等古代诗人的诗歌作品、诗集版本与生平事迹,陈三立、夏敬观、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等近现代诗人的诗歌作品,以及古典诗歌教学的若干问题。
《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医药文化(二)》主要选收与医药、养生、保健、医史人物、医事典故等中医药文化方面相关的诗歌。其所选范围,主要包括唐代王建、柳宗元、刘禹锡、张籍、元稹、白居易等著名诗人的诗作。共选诗作103首。这些诗作,既有丰富的医理,又有耐人寻味的诗趣。《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医药文化(二)》体裁新颖,内容丰富,广征博引,阐
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元代古籍集成?经部?诗类》的第五册。《元代古籍集成经部诗类》收录现存元代诗经类文献。在文献整理中,选择一个好的底本,旁搜现寻各种版本进行校勘、标点,同时撰写成各个著述的内容提要,对该著述作者、著作内容、特点及在《诗经》研究史上的地位,做全面的介绍。本套丛书是收录现存元代经部文献的大型丛书,有助于
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元代古籍集成?经部?诗类》的第六册。《元代古籍集成经部诗类》收录现存元代诗经类文献。在文献整理中,选择一个好的底本,旁搜现寻各种版本进行校勘、标点,同时撰写成各个著述的内容提要,对该著述作者、著作内容、特点及在《诗经》研究史上的地位,做全面的介绍。本套丛书是收录现存元代经部文献的大型丛书,有助于
姜耕玉编著的《新诗与汉语智慧》对20世纪尤其是八九十年代以来新诗的态势与得失,做了深入思考与分析。新诗发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现代隐喻结构的形成,诗意语言对灵魂和生命家园的抵达。而对语言形式的一再疏忽,酿成新诗的世纪缺憾与弊端。《新诗与汉语智慧》中对新诗意识进行反思,提出汉语诗性智慧,并从现代诗性体验中,从今古汉诗的贯通
本书选择了作者多年来关于唐诗的一些讲稿并作了补充修订后汇集而成,涉及面比较宽,内容涉及作家作品研究、断代文学研究、“长安文化”研究、传统文化研究以及考据与校勘等,是作者四十年教学生涯的点滴收获,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
本书首次在全面辑录明代小说中寄生词曲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特别注意从小说与词曲文体各自流变与交叉融合的角度切入研究,并从文体互动的崭新层面,深入探讨明代小说和寄生词曲各自的发展演变轨迹。主要由四部分内容构成:1.明代小说散韵共生的文体结构形式与明代文化背景研究;2.明代小说寄生词曲的体式特征及文学特性研究;3.寄生词曲
《儒林外史》研究四十年,现精选五十余篇相关论文结集,依类分为三编。作家论,考索吴敬梓的家世、生平、思想以及对其创作的影响。作品论,评论《儒林外史》的思想意义、艺术特色。研究史论,则分别专论清代四家主要的《儒林外史》评本,以及近现代胡适、鲁迅等人的研究成果。本书既有资料翔实的考证文字,又有细致入微的作品剖析,从而纠正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