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史(第三卷)》论述了11-13世纪初期,中亚地区突厥王朝及中亚北部游牧诸政权的兴起、发展和衰落的历史。本卷分“中亚突厥王朝的兴起”、“中亚突厥王朝的发展和西辽的建立”、“突厥王朝和西辽的衰落”三编:第一编从喀喇汗王朝统治中亚东部地区的10世纪中叶起,到喀喇汗王朝分裂的11世纪中叶止;第二编从塞尔柱人崛起的1040
《日本史的诞生》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冈田英弘的作品,主要从东亚史的视角,阐明日本建国的历史。 冈田英弘认为,无论哪一种文明,*初写下的历史框架,限制了人们的意识。而日本早期的文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的思想,就永久地决定了日本人的性格,是日本史的局限。冈田英弘还指出,迄今形成的日本史,仅仅是日本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日本
这是作者写给15岁正值初中毕业的女儿的一本书。其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设计了剑、心、宝、锄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日本从古代到中世的历史(明治维新以前),讨论了日本的国家形成、历史建构、宗教信仰、社会变动等方面的议题,涉及遣唐使、圣德太子、源平合战、南北朝分裂、幕府更替、黑船来航、尊王攘夷运动等诸多日本历重要的人物事件
《物语日本》:“物语”相当于中文的“故事”或“传奇”。《物语日本》收入的是谈速食面、澡堂泡汤、忍者剑客、发财猫、《荒城之月》、《竹取物语》、岁时纪事的日本生活寻常小景。全书深入浅出、头尾俱足,来龙去脉、应现全身。但所谈却时时处处展现日本平民文化的根本性格。全书用中文写作,文字自成一格,流畅中不失独有的异国风味。本书雅俗
《日本学研究》是为了促进中国日本学研究的发展,1991年由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中国国家教育部与日本国国际交流基金共同创建的研究生院级的日本学教学与研究机构)创办的学术刊物。创刊至今,在主编及全体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作为年刊已经连续出版了27辑,刊载了国内外从事日本学研究人员的有关日本的语言、文学、社会、文化、经济、教
二战临近尾声的时候,摆在美国眼前的有两个问题:日本会不会投降?对日本能不能用对德国的办法?为了制定最后决策,美国政府动员了各方面的专家来研究日本,提供资料和意见,其中包括了本书作者、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美国人或者更多西方人眼里不可理喻的一些行为,恰是本尼迪克特用来解析日本文化本质的范本。书名中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
2016年9月于复旦大学召开首届中日青年学者辽宋西夏金元史研讨会,本书为会上中日学者提交报告结集而成的论文集。本论文集由18篇论文组成,作者分别是来自中、日两国的青年学者,论文的研究范畴涵盖了社会、经济、政治、人物、军事、地理等各方面,对十至十三世纪即宋辽西夏金元这段时期的东亚史研究进行了一次富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不管哪种语言里,都很难找到一本书像日本研究专家、翻译家爱德华·赛登施蒂克(EdwardGeorgeSeidensticker,1921-2007)对东京历史的经典叙述那样,不仅充满了一个城市及其国民的精神,而且渗透着作者的智慧。在这部不朽的名著中,作者凭借其对日本文化的渊博知识和深厚理解,以引人入胜的独特
这是作者写给15岁正值初中毕业的女儿的一本书。其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设计了剑、心、宝、锄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日本从古代到中世的历史(明治维新以前),讨论了日本的国家形成、历史建构、宗教信仰、社会变动等方面的议题,涉及遣唐使、圣德太子、源平合战、南北朝分裂、幕府更替、黑船来航、尊王攘夷运动等诸多日本历史上重要的人物
京都作为日本民族的精神原乡与文化象征,一直以来被人们赋予种种想象与寄托。然而,京都从八世纪的平安迁都发展至今的一千多年中,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因一成不变才成为京都,而是持续不断的变化使其成为京都。现在关于京都的旅游宣传和京都印象大多来自近代。事实上,我们在关注京都作为中央、男性、天皇、贵族的象征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它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