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于孔子如何理解政治、如何思考政治问题而展开论述,综合运用训诂学、字源学、古文辞学、文献互证等方法,排除各种现代观念干扰,力求回到事情本身,呈现孔子政治哲学的本源意义。全书以礼乐视为孔子思考政治问题的核心指向,探讨礼乐对于建构中国政治文明的奠基意义,并提出礼乐文明在现代条件下复兴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等问题。与西方的契
本书选取了《论语》第一篇至第八篇中的其理深刻、其意简明、其文优美的章句来思考和抒发感悟,采取了名句、注释、译文、今悟的体例形式。
《中国儒学》由中华孔子学会主办,承什刹海书院协助,立足于学会,面向海内外,广泛联合儒学研究者,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儒学传统展开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讨,不断激活其内在的精神和独特的价值,使之在人类精神生活和文明的重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每年出版两辑,每辑设一主题,选取国内从事相关研究的顶级学者的高水平论文,结集出版,其中既有
本书以清代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和民国阮毓崧《重订庄子集注》做底本,逐句参照这三部书的注释来解读文意。在拟写白话译文时,每个关键字都反复比对《汉语大字典》《辞源》《古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重难点处还另查相关史料,力争译文的字字句句皆有依据。照最短意群随文分段,有利于原文紧贴译文,保持词语跟词语
《道学导论》一书以道学代表作《道德经》《庄子》《淮南子》《老子想尔注》等为文献基础,深入探讨了道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对道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概念等进行了梳理。通过道学在哲学、文学、美术、礼仪等物质文化中的表达,从外国学者的角度介绍了道学对中国哲学、政治、艺术等的影响。作者所依据的史料丰富,形成的结构框架清晰。在中国文化走出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由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主办,每年出版一辑,主要收录儒家典籍与儒家思想研究方面的重要学术成果。 本辑为第十五辑,本辑围绕“经学研究““版本校勘”“专人专书””儒学新论”“儒藏编纂与研究”五大门类共收集论文23篇,从经学研究、版本溯源,经书考证,儒学新知以及《儒藏》编纂整理中的经验和问题等
本书是专为孩子量身打造的论语课程,每天半小时。精选50则语录,涵盖小学统编语文教材必背10则,按内容编排为学习、交友、孝顺、自我管理、自省等8大主题。杨红老师用讲故事的方式,带领孩子穿越到2000多前的孔子讲学现场,把《论语》的知识点、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及用得上的道理娓娓道来。独创“一则论语讲授一个汉字”的趣味模式,探寻
本书内容包括:众妙之门、知美即恶、虚心实腹、和光同尘、天地不仁、谷神玄牝、无私成私、上善若水、功遂身退、如婴儿乎、无之为用、五色目盲、宠辱无惊、夷希微混等。
作家王蒙以“快活”为题,写就本书,深度解读《庄子·外篇》。本书在结构上主要分三部分:一部分是《庄子》原文,另一部分是作者王蒙的现代汉语转述,再有是王蒙的读后感、借题发挥、质疑与切磋。不是“翻译”而是“转述”,不是一味的庄子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提出自己的想法、疑问甚至与庄子“抬杠”。王蒙以老者的生活阅历、以艺术家的情怀、
本书内容包括:摆脱干扰,解开心结、理想的尊严与务实的掂量、另类思路的缤纷花朵、大妙中遨游,幽深里冲浪、人怎么样得到自由、文无定法,论非必然,搜搜而已,自有大妙、辞让的哲学、痛斥儒家的一套道德理想与行为规范、以大道大本之剑,取代兵器之剑,你信服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