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尤其是卷轴画自诞生之始,原本并没有题诗或题字,大多只落一名款,而且多在角落。后经过宋代苏东坡、李公麟、元代赵孟颊等大力倡导,文人画逐渐成为中国画的主流,文人的介入赋予中国画更多意蕴,绘画再不单纯是一种技艺,而是文人抒发胸怀、修身养性的一种途径,更是一种相互唱和的雅玩逸趣。故而即便是寥寥几笔的一抹远山,抑或是精描细
唐代,太宗皇帝令購求王羲之書蹟,並按類將其聯綴成卷,以一丈二尺為一卷。其中有一卷卷首有「十七日」字,故被人稱為「十七帖」。「十七帖一原蹟早已隻字無存,只有刻本及幾件唐人臨摹本單帖墨蹟留存於世。古往今來,「十七帖一刻本一直是習書者追踪書聖王羲之,學習其草書的最佳範本之一。為幫助讀者臨習此帖,編者將藏於日本束京國立博物館的
应试应聘实用硬笔字帖
《童心墨趣绘北京》是由北京市各区少年宫的几位优秀的书法骨干教师沈莉、肖毅、张玫、铁燕英、刘颖、耿鑫完成的。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他们的学识、创意、设计和浓浓的爱心,可以重温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读完这本书,不由你不感叹,一门书法课竟会有这样精彩的设计,竟会蕴涵着这样全方位、多触角的中华文化精粹。书法之所以几千年传承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我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其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形成独特的风格。
《历代碑帖经典原帖彩色放大本:孙过庭书谱》本卷卷首题:“书谱卷上。吴郡孙过庭撰”,卷尾题:“垂拱三年写记”。内容主要为书学体验、书谱撰写要旨及学习书法的一些基本原则。孙过庭专*羲之草书,笔法精熟,唐代无人能与他相比。本卷纸墨精好,神彩焕发,不仅是一篇文辞优美的书学理论,也是草书艺术的理想典范。
欧阳询九成宫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