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接续了国内外学界十几年来对于大分流问题的关切和比较史学的研究路径,深潜入大分流发生前的几个世纪,探讨促成大分流现象的深层逻辑。与彭慕兰(KennethPomeranz)的经典著作不同,本书主要从政治视角观察中国和欧洲经济变迁的进程,由此发现:政治制度和政权的空间规模是促成大分流*根本的原因,在大分流真正显现之前的几
本书是根据上海市社联推出的东方讲坛文化中国主题系列讲座整理而成,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讲座邀请6位研究上海经济史、金融史的专家学者,从近代上海经济出发,体验城市成长的嬗变,感受一个变革时代的辉煌,追寻上海这座魅力都市在日新月异发展中*初的源头。上海这座城市在欧风美雨的入侵之下,迅速成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轫场域。
《过剩之地》令人信服地证明美国政府干预的传统由来已久,且非常强大,但为何政府干预力如此强大的美国,却没能遏制自己在发达国家中居高不下的贫困率?历史倒退回19世纪末,彼时美国爆炸性的经济增长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农业利益促进运动。这场运动使得美国联邦政府确立了促进农业利益的税收和金融政策,这些政策没有带来欧式福利,却非常讽
《中国西部民族经济调查》(2017)是中国西部民族经济研究中心于2016年组织的“中国城市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成果。中国西部民族经济研究中心通过调查我国十四个省市自治区,3959个家庭,9108个个体的个人特征、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试图回答关于我国城市民族聚居区与相邻社区的各个少数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民族聚居
消费习惯形成类似于一种谨慎行为,较强的习惯形成会导致较低的消费倾向。结合中国20世纪90年代后不确定性的大量涌现与居民消费谨慎程度的不断增强,本书从习惯形成视角实证研究并比较中国城乡居民1995-2014年间的消费理性。消费理性与否将为我们制定有针对性的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增长进而带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政策建议提供理论依据,同
《国民经济评论》是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共同创办的全国首份国民经济学的专业刊物,该刊同时也被定为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的会刊。《国民经济评论》承载着国民经济学人的梦想,寄托着时代对国民经济学科建设的呼唤!它的诞生,必将在国民经济学科建设道路上竖起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学科建设需要有
《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着重刊登具有较高质量的东北振兴、东北亚区域合作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综述、调查报告。栏目主要包括:东北经济、东北亚区域合作、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宏观经济、理论热点、书评等。特别欢迎有关东北体制机制、经济结构、东北经济史、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分析、东北亚政治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原创性文
本书是对2018年中国经济学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随着写作团了人的不断扩大,本尽收眼底伯专题作也越来越专业化、固定化,以期对专题进行长期的跟踪梳理,更好地把握其演化的脉络。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正是有了他们的帮助,我国的理论之树才更加根深叶茂。
十年来的中国金融市场,伴随着一系列泡沫的出现,资本的真实盈利性越发让保守的投资者心生疑虑,而《资产市场新规则》一书则从出让者、买入者及市场投资者多方角度阐述不良资产处置及投资方法。以正确的思考步骤作为线索,先探讨不良资产市场将以什么轨迹运行,在此基础上对市场参与模式做出定义,进而发掘出市场真正存在的问题以及机会,研究
该书的主要研究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精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第十九年会和中国《资本论》研究会2018年年会有关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的优秀论文,就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绩、面临的问题以及从今后从政治经济学视角下进一步深化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检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