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碑文字结体端庄而飘逸,风度翩翩。清杨守敬跋此碑说:“波撆并出,八分正宗,无一字不飞动,仍无一字不规矩。”清朱彝尊说:“《孔宙碑》属流丽一派,书法纵逸飞动,神趣高妙。”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本汉》说:“《孔宙》《曹全》本是一家眷属,皆以风神逸宕胜。《孔庙》用笔旁出逶迤,极其势而去,如不欲还。”评价都极高。 输出尺寸:
《石门颂》的艺术成就,历来评价很高。其结字极为放纵舒展,体势瘦劲开张,意态飘逸自然。多用圆笔,起笔逆锋,收笔回锋,中间运笔道劲沉着,故笔画古厚含蓄而富有弹性。通篇看来,字随石势,参差错落,纵横开阖,洒脱自如,意趣横生。《石门颂》为汉隶中奇纵恣肆一路的代表,素有“隶中草书”之称。 尺寸大小:2174*1969
《张琮碑》现藏陕西咸阳博物馆,康有为评价此碑“结体必密,运笔必峻,上可临古,下可应制”。此碑端庄俊美,是学习欧阳询、欧阳通父子书法的重要资料,为广大书法爱好者、研习者常用的临习范本。
《卫景武公碑》又名《卫景武公李靖碑》,许敬京撰文,王知敬书,是王知敬的代表作品。此碑字体优美、结字端庄,兼合虞世南、褚遂良的清腴瘦劲,自成一格。是广大书法爱好者、研习者常用的临习范本。
《浙江图书馆藏名人墨迹精选》作为浙江古籍保护工程——古籍民国文献系列出版物之一,二00九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当时按照选择具有较高学术史料价值与艺术观赏价值的清康雍乾嘉时期硕翠大家手迹,的原则,从浙江图书馆典藏文献中遴选出林佶、钱陈羣、袁枚、梁同书、姚鼐、阮元等六人的手书诗稿,汇为一编,展示馆藏精品,提供学界参考。
清代的书法由于碑学的盛行,追求与古为新,推崇“金石美感”。清代书家得以上窥历代书法之成果,故能集大成,其书法的卓越与丰富,诚前所未有。 清代众多书法家中,伊秉绶是成就突出贡献独特的一位。生活在清朝乾嘉问(一七五四-一八一五)的伊秉绶,不仅善书,兼喜绘画、篆刻,亦工诗文。
上虞丁念先念圣楼旧藏昊昌硕手迹册页九十八纸,今归陆兄玉柱、张兄荣德两先生,多为缶翁散佚之作,不乏首见、稀见之品,略可分文献、杂记、联句、跋语与诗诸类。诗为大宗,凡五十二通,已刊二十九通,大都出之《缶庐诗》卷四、卷五、卷六,其间十六通又人《缶庐集》,手迹与之稍异处,如《干嘉诸老手札》第二句『书法出入钟王问』,『钟王』改『
《历代书法家五体千字文字典》收录赵孟頫所书楷书、欧阳询所书行书、智永所书草书、王福庵所书隶书、邓石如所书篆书这五种书体的《千字文》,并按照其内容顺序,将五种字体对照排列。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希望能成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书的良师益友。
古云:走的人不多的路自然多有难行处。在编辑该书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若干难题。一是选取名碑的标准:我们根据金石学舆书法学的着录,从书法艺术、史料价值,乃至文字学、雕刻形体等方面评估出不同碑刻的侵劣,以此作焉取材依掾。在各项艺术信息相当的情况下,偏重于害法錾衍的取舍。版本方面,主要以原拓、初拓、善拓焉主。一是史料徵引:古代
《中国硬笔书法速成指南(草书卷)》对书法基础知识及硬笔草书的基本技法、章法、临帖、作品欣赏等,作了全面细致的介绍,并配以偏旁部首标准符号的写法,歌诀、例字、碑帖等的临写示范,具有内容系统,形象直观,入门快捷的特点。作为《中国硬笔书法速成指南》系列丛书之一的草书卷(行书、楷书、隶书卷已出版),既可为广大硬笔书法爱好者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