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落红学研究的窠臼,另辟蹊径,将《红楼梦》搁置到由中国近现代史、二十世纪西方文化史、文学史、美学、历史学、艺术史等学术体系构成的多维空间进行解构论述,将其阐释成为一种崛起的人文精神,引导读者向上可以厘清汉语文化的历史脉络,向下可以纵观文化历史的大致走向,向外可以全景关照西方文化的演变历程。作者行文汪洋恣肆、才气横溢
《燕园论诗:中国古代诗歌论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早期七言的体式特征和生成原理——兼论汉魏2七言诗发展滞后的原因、论简帛《五行》篇与《诗经》学之关系论《玉台新咏》的编辑体例、从群体诗学到个体诗学——前期诗史发展的一种基本规律、从地域文化之整合论盛唐诗歌文化精神之形成、宋诗活法论与理学的关系初探、汪藻文集与
《历史叙事传统语境下的中国古典小说审美研究》以叙事学为理论支点,借鉴了西方叙事学理论和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以历史叙事对古典小说的影响为论述中心,全面考察了中国古典小说文体演变的各个重要阶段。全书收束归纳的中心是:中国古典小说文体的独立不是自然演进的结果,而是不断从历史叙事中借鉴叙事技巧、依傍史传提升自己、并最终扬弃历史
《社会心理变迁与文学走向》内容包括:第一章十六世界中国社会的转变;第二章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的改变;第三章市民消费生活的变革;第四章市民审美能力和审美习惯的养成;第五章文人心理的世俗化倾向等。
在“十七年”文学中,革命历史小说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这些小说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史的文本化呈现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形成了几代人有关革命历史的深刻记忆。《中国当代红色叙事的生成机制研究》以历史与叙事的关系为切入点,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革命历史小说作为一种集体性的叙事活动,考察其生成的具体语境,研究这批作品叙述革
《金戈铁马诗里乾坤:汉魏晋南北朝军事战争诗研究》上卷“战争实录编”,探讨叙写实际进行过的中古军事战争活动的诗作,有统一篇、四境篇、观兵篇、纪功篇;中卷“尚武精神编”,叙写中古军事战争活动诗歌的精神内涵,有边地篇、民歌篇、任侠篇、游猎篇、文教篇;下卷“人文情怀编”,叙述中古军事战争活动诗歌中的人文情怀,有外交篇、和亲篇、
《思与诗的搏击》介绍了文学与自然的关系、文学与人的关系、叙事作品的诗性品格和文学作品的批评标准等问题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了。我认为,这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著作。著作对单个问题的研究比较深入,但从整体上来考察,又显得有些繁杂,不够集中。
本书从中国新历史小说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的关系入手,在认识到两者之区别的前提下,进一步将新历史小说置于“中西合璧”的文化系统中来考查其精神。同时,鉴于以往研究对西方文化影响因子的偏爱,本书在写法上并未延续前人的做法,而是将更多的焦点投向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本书收录了作者对屈赋的心得和看法,分为四组。组,主要谈屈原的生平事迹;第二组,主要谈《楚辞》的成书与传本;第三组,主要谈屈原的思想与流派;第四组,主要谈屈赋里的神话传说;第五组,主要谈屈赋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