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内蒙古减灾委发文特聘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技术支撑团队在“数据采集与质控”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并对数据采集和质控核心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充分体现了自然语义处理技术、Python爬虫技术及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等信息化技术在风险普查数据采集、数据审核与质检过程中的重要性与应用价值。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火灾和洪水;第二部分,飓风和龙卷风;第三部分,火山和地震;第四部分,恶劣天气。书稿引导读者开启对地球自然灾害的探索,了解对人类影响深远的自然灾害的分类、形成原因、特征表现、后果危害以及人类的应对措施。
书中共收录自辽代至2017年间发生的12大类46个灾害故事,采用史话体形式,呈现自然灾害的灾情、成因、规律及前人的应对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愿本书能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助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
本书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明清时期长江下游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互动关系为核心,探讨了灾害在乡村社会诸层面的扩散过程、演变规律及其特点、灾害环境下的乡村社会危机、乡村的民生状况、政府与民间应对灾害的机制、特点及其成效,以及灾害与乡村社会互动的机制及其广度与深度,从而弥补和完善了学界既有成果整体性和实证性研究的不足。本书
本书立足大量的有关元代灾荒史料,结合环境学方法论和相关理论,对元代北方的环境问题及相关的救济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叙述,内容包括元代北方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点及国家减灾措施,元代北方寒害及救灾措施,元代北方雹灾分布特点及减灾措施,元代北方蝗灾群发性、韵律性与减灾措施,元代华北蝗灾时聚性与重现期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元代北方桑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和地区在联合国的“横滨战略”“兵库行动纲领”“仙台减灾框架”的指导下,探讨减灾和降低灾害风险的有效措施,发展了许多可供借鉴的模式及范式。本书重点阐释了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的理论和实践,初步构建了凝聚力这一理论的框架。主要内容是着眼于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理论的完善,首先介绍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
常见自然灾害避灾自救/消防应急科普系列
本书访谈组邀约陈业新、卜风贤、余新忠、朱浒、郝平、马俊亚、夏明方、方修琦、袁林、周琼等知名学者,畅谈灾害史研究的历程、现状与未来。在传承与破立之间,构建灾害史研究的新框架,确立灾害史研究的新起点,并将近代以来灾害史研究论著编目整理。
中国灾害志(云南省卷)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9年度报告——“全球重大自然灾害及影响”专题报告是2017年该专题的延续与更新。该专题聚焦重大自然灾害过程与对生态、环境、人口、社会与经济的影响,利用国内外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系列产品,对2018-2019上半年间15个典型的干旱、洪水、热带气旋、森林火灾、与地震灾害事件的影响和恢复状况进行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