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上篇《道经》,下篇《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思想内容微言大义,一语万端。《老子》重在详尽论述作为宇宙本体、万物之源和运动规律的天道,并将这种天道用以关照人道,指
道家哲学是人生境界之学。本书以生命、生存、生活的境界提升为主线,对《老子》《庄子》《列子》等道家经典蕴含的人生哲学智慧进行系统化阐释。其中,道家的太极思维及“无A之A”的反思方式,给我们提供了开启道家哲学大门的钥匙;杨朱的轻物重生的价值观,奠定了道家人生哲学的基石;老子的自否定的生活辩证法,给我们提供了通过反思和批判使
在中国思想史上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强劲的思想倾向,即追求运用西方思想中的所谓“普世价值”来改造并建构当代中国新文化。尽管这种努力至今仍然有人在持守,但人们越来越感受到,这种努力与中国人的生存意识存在着内在的根本性冲突。每一种文明在起源上都有独自的核心价值,包括其原始生存关注和基本运作原则,以维持其生存和
“大家精要·典藏版”丛书简介:“大家精要”丛书以近300位在史学、哲学等领域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古今中外“大家”为对象,着重撷取与体现他们的思想精要。丛书作者都是各领域学术前沿的学者、教授,他们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以短短10万字,清晰、简练地阐述中外“大家”生平与思想,让读者能快速读懂“大家”。“大家精要·典藏版”丛书
本书对法语世界的孔子形象“注视者”对孔子文化的接受状况进行了历时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法语世界孔子形象形成的背后原因和影响因素。本书的研究对主要法语国家的孔子文化研究资料进行了全面系统梳理,以多元视角对法语世界的孔子形象进行历史考察和现实定位,既丰富了“孔子的海外形象”研究,同时全面系统整理了儒家文化在法语世界的影响和
《大学》《中庸》均出自《礼记》,是探讨儒家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宋代经程颢、程颐的尊崇以及朱熹的注释,两书成为儒家的核心著作,被列入四书,是古代教学和科举的必读书。 《大学》是古代的教育方针,着重解决古人学习目的的问题。主要阐释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等治学的三大纲领,以及实现三大纲领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读<论语>学做人》一书是钱逊先生多年解读论语的思想精华汇总。全书共十五讲,围绕读论语学做人这一核心议题,鲜明地指出《论语》的中心思想在于讲述做人的道理,说到底就是以修身为本。进而指明儒学及整个中华文化义以为上,群己统一,崇德乐群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对君子人格的要求,兼及对礼、法与德的理解和认知,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从个人和
《六韬》又称《太公兵法》,被誉为兵家圣典。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时期,《六韬》被列入《武经七书》,成为武科举的需读教材,确立了其在中国古代军事理论中的正统地位。历代名将,如唐代李靖、明代戚继光均研习此书,将其视为军事实践的指导手册。16世纪《六韬》传入
该书将《论语》与高中生的生活结合起来,逐章讲解。每一章的解读,分为“引文”“解词”“释句”“通讲”(简称“引”“注”“译”“讲”)四部分。尤其是每一部分中名曰“我说”的通讲内容,少则四五百字,多则一千五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却又篇篇勾连,自成体系,通读之后,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到《论语》这本书的大体精义。
本书以庄子的人生智慧为基底,为当代人解决生活的种种困惑,安顿烦躁不安的心灵。人生最好的状态是什么?答案在庄子那,那是象征人生三重境界的三条鱼——自有、自得、自处。第一条鱼是:自由之鱼。出自《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千里也……”许多人会羡慕鲤、鹏的无拘无束,可庄子认为他们的自由都是“有所待”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