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洪修平教授主编,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佛学研究方面的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该书稿属于佛教文化研究类图书,主要内容是佛教研究方面的专业论文。按照论文内容分为宗派问题新探、佛教史研究、佛教思想研究、佛教文化研究四个板块。书稿收录了近期佛教哲学方面的学术成果,共约二十余篇文章,展现了学者们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由任继愈先生倡议并担任主编,是继1997年中华书局出齐《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编纂工程,从《嘉兴藏》、《卍续藏》、《频伽藏》、《大正藏》、《普慧藏》等各版大藏经及敦煌文献、房山石经中,挑选《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未收之重要佛教典籍,网罗遗珍,点校流通。《续编》规模宏大,
本书收录了拉先加、德吉卓玛、高颖、李学竹、陈立健等学者所写的14篇文章,其中汉文8篇、藏文6篇。文章从藏传佛教神灵的本土特点及其信仰观、正见观、缘起观、慈善观和苦难观等视角,合力探求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的有效路径,积极探索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正确渠道。既有基础性研究,又有现实性研究;既阐释藏传佛教服务社会、服务信
本图录为深圳博物馆联合法门寺博物馆主办的“曼荼罗--法门寺与唐代密教艺术”同名图录。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密教法器与造像等文物,包括法门寺地宫放置佛指舍利的鎏金银宝函、供养鎏金银香炉与香宝子、鎏金银茶具、秘色瓷、玻璃器以及西安安国寺白石菩萨、明王造像等共计四十余件,从佛教艺术与法器供养等方面展示唐代密教的诸多历史面貌。希望通
青龙寺位于西安市雁塔区,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密宗的祖庭。本书稿包括“青龙寺与乐游原”“青龙寺与唐代密宗”“青龙寺与中日交流”“青龙寺与唐长安民俗文化”“中日友好新篇章”等五章内容,以及相关唐诗,从多个角度以翔实的资料与生动的笔触介绍了青龙寺的地理位置与环境、建筑风格与布局结构、与密宗的关系及发展历
慧远是东晋时期的高僧,不仅佛学造诣深厚,而且与文人过从甚密,其美学思想及其文风不仅影响了东晋文学,对其后历代文学也产生深远影响。《庐山慧远集义疏》收录慧远的全部著述,分为正编、续编、附编三种。其中正编收录《庐山慧远法师文钞》,续编收录《大乘大义章》及《文钞》失收之慧远佚文;附编收录相关传记资料、碑铭诔赞、书记跋序、论议
佛教进入中国,在古代文化史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迹,最有声色的阶段是在六朝、隋唐的中古时代,文学也由此产生了新的图景。本书在用力爬梳这一时期文献的基础上,将佛教与文学相关因素纳入文学史发展的进程,从文化史、多元宗教等视野,吸收域外学术成果,以问题性为线索,结合历时性的事实,观照佛道、儒佛关系对中古文人的精神影响,诠说中古
该书中主要收录了我国明代学者象雄切旺扎巴及后世学者对《缘起理赞》的注疏。文中在分析《缘起礼赞》内容及特点的基础上,着重讲述了《缘起礼赞》对中观见地的补充和中观见地的支撑架构作用,进而引申出《缘起礼赞》承上启下的建构意义,并对其影响和定位作了合理的评价。
本书对藏文佛典《吉祥三菩怛经典明灯》的西夏文译本《吉祥遍至口合本续之解喜解疏》和《吉祥遍至口合本续之广义文》进行整理和对勘研究,共分为专题研究和译注对勘两部分。其中专题研究是对西夏文译本进行历史学、文献学研究,主要涉及西夏文本的著者和传者、藏文底本,以及文本的整理与校勘、内容结构,西夏字词释义,文本中印度大成就者事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