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第二辑其中之一种,唐代史学家吴兢所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本次选用国家图书馆藏明朝洪武三年(1370)王氏勤有堂刻本高清扫描制版,尽可能为读者展示珍稀典籍历史原貌。
《缙绅录》是明清两朝数百年间,连续滚动出版的人名辞典,到民国初年尚有延续,以清代保存的最为完整。清代《缙绅录》是一套世界上极其罕见的反映一国在较长时段全部文官情况的大型数据,在中国各断代中也是绝无仅有的,是传统社会留给今人最宝贵的官员信息宝库。本书为满足当下学界对《缙绅录》及2019年5月刚刚公布的《缙绅录》首批公开数
本书上溯秦汉,下迄明清,纵贯中国历史长河,深度探寻其中的内在制度发展逻辑。在宏大的政治史架构之中,作者积极回应唐宋变革、官制沿革等关键议题,以通俗易懂又不失深度的写作方式,为读者普及政治史常识。同时,对于历代王朝的得失,法律、财政、军事等制度的优劣,作者多有独到评骘,见解精辟。
为弘扬传统文化,普及历史知识,本丛书用通俗的行文方式和独特的写作思路与选材视角,对中国古人的日常和社会生活作了详细描述。本丛书分为3册,从14个方面,精彩展示了中国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层层揭秘了他们的生活细节,让你无死角地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让我们在静谧的夜晚,点一盏孤灯,翻开书卷,看古人们的衣食住行、生活日常、过年过
本书为中国著名教育家、理论家、社会活动家钱亦石先生的遗著。全书共六章,讲述了中国政治史的分期和研究方法,分述中国自原始社会至唐朝的政治发展史。除绪论外,其余五章按政治制度划分,即无政治制度时期、氏族政治制度时期、封建政治制度时期。全书从历史的角度切入,分析了无政治制度的原始社会、产生政治制度的氏族社会、封建社会(涉及秦
本书通过对西汉前期礼乐、皇权以及官僚体制、乡里制度等各项制度的研究分析,认为西汉初至汉武帝、宣帝时期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帝制国家建立、巩固、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西汉时期完成了文化整合和族群整合,最终实现了社会整合。
本书是对《地方自治概论》(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校勘本。原书共7章,概述地方自治的意义、沿革、组织、任务,地方自治工作的实施及地方自治与三民主义的关系等。附《县组织纲要》和《确定县各级组织问题》等。本套勘校丛书的原著于1931~1948年陆续出版,对民国时期中国城市和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探索。本次
本书围绕中国古代的请托犯罪与国家治理展开研究,共13个部分,包括绪论、11章内容、结语。请托是以人情为主要交换凭据,通过曲枉法律规章,来自谋私利的违法犯罪行为。中国古代对请托犯罪的治理,非仅立法打击一途,还有事前预防、事中举发等措施。比如历代有为君主都重视从思想意识上教育臣民修身养性、不行请托,要求相关人员、科道官举发
本书是一部全面研究北宋熙丰变法的史学专著。作者以宏阔的视野,将熙丰变法置于两千多年的中国皇朝历史,乃至世界史中进行考察。书中系统且全面地梳理了熙丰变法的各项重要改革,并运用当代制度经济学等多种跨学科方法论对改革的成本、收益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熙丰变法的成败得失,揭示其独特性与超前性。 此外,书中对围绕变法的激战过
中法战争爆发后,甲申易枢事件随即成为晚清史上的重要拐点,代替恭亲王班子的醇亲王人马,与李鸿章为首的淮系北洋、翁同为首的帝党实现了怎样的政治共生?而随着醇亲王去世和光绪帝亲政,帝后两党终于直面最高权力铁王座,在甲午战败与维新派的催化下,这一不可回避的矛盾何以最终走向直接对决?英国、俄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列强,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