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封写了32年的20万字情书。身为两个女儿的父亲,普普通通,却又情深似海。焦桐以半辈子的烹煮实践,呵护生命中的女人,用最细的刻度记录爱与成长。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按照女儿们的成长时间为顺序,由他家不同的家庭菜写到生活和感悟,在日常的陪伴中,用爱和美食见证女儿的成长。第二部分写的是初为人父时对孩子出生的记录和当时
文学与美,最后还是一个“人”字。此书是理解和体悟白先勇文艺脉络极其完整的一部文化散文集,主要收录关于文学、艺术活动的新篇章。白先勇在书中谈小说的创作经验,谈昆曲的美学价值,谈《红楼梦》的前世今生,谈文化经典的保存与流传以及如何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时间跨度,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直至现在。白先勇所念想的是,重新发掘传统文
《人间烟火》分为“百味人生”“亲情地带”和“途说心情”三部分,以四方“世事”囊括了作者对琐碎日常的思考体味,对亲情人伦的感念感恩,以及对旅途见闻的叹悟追索。作为女性作者,范少珍的散文常常通过日常一件件普通的事和一个个普通的人,反映人间的爱与美。这爱与美,像缕缕春风,温暖肺腑;像丝丝春雨,滋润心扉;像涓涓泉流,浸润心田。
《典故北京》是京味儿文学作家刘一达的全新散文集。全书分为两部分——上篇“引经据典”42篇;下篇“谈天说地”11篇。谈典故其实就是讲古话旧。对于一般北京人,更不必说新北京人,北京到处都有古代文化的遗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习焉不察地使用着一些其实很有来历的说法,却少有人往深里探究,想深究的人往往也无从下手。这便凸显出了《典
《海鲜的文化料理》以人文角度写海鲜,从文献、典籍中挖掘海鲜俗名、学名的来源和发展演变史,人类社会发展与海鲜饮食习俗、烹饪方式等,对于其名称来源、出处的考证旁征博引,所涉文献颇丰。书中之论述既有博物知识,又富有人文知识,语言雅致幽默、风趣别致。
《记得住的乡愁》为作者在2013年至2019年之间创作的作品合集,是作者在这七年之间的所思、所想、所悟。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瀛州财经”为全书的主要部分,系作者担任《舟商》杂志主编期间创作的财经评论集合。第二部分“新编历史”为作者创作的历史类随笔。作品的背景年代从西汉一直跨越到现代,以古鉴今,为今天的社会提供思考。第
追逐了多年的珍馐美味与仪式感,蓦然回首,所求的只是故乡的味道和那一丝温情。每一道菜、每一个味道,都有一段关于友情或家庭或旅行或童年的故事。这是一部与食物和乡愁有关的随笔集,辑录了作者近两年来采访写作的与美食有关的随笔作品54篇,配以作者本人自画的插图三十幅。作者用小桥流水式的文字,既有鲜活的故事情节,又有生动绚烂的美食
本稿是作者近十年来创作的散文随笔集,大约有50多篇。作者在终南山一带工作生活十来年,由于工作的原因,踏访了终南山的景点、村庄、人家,得山水之灵气,在创作小说的间隙,抒写了不少关于山里山外、大自然与人类的故事,描绘了终南山的秀美景色,激发了关于人类和自然、历史与现代的诸多思考和感悟。
《遐荒集(我与文坛大家)》是著名出版家、散文作家苏晨所作散文、随笔近作的结集,主要是回忆作者自己所亲历的新时期前后的中国文坛的一些人与事,介绍了文坛大家的人生,描述他们的风范以及自己从中得到的教益,勾勒出文坛作家风景线,为文学史留下宝贵的资料。
《人间久别不成悲》是一部关于逝者的散文集,包括柏杨、陈忠实、周汝昌、史铁生等十二位已故名家的生前交往及对话。同时包括四篇纪念逝去亲人与友人的散文。作者从自身的角度阐释了与他们的交往及其生活、学识等内容。虽为随笔,但其中不乏有学术的讨论和对于逝者精神的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