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散文集,分六辑,收录了《白菜与玫瑰》《草木有本心》《悠悠我心》等随笔,记录了在草木闲情光阴里朴素日常的人与事,以及与自然草木亲近,对故乡童年的怀念和与珍惜。抒发了一页山水,一页草木,一柸故土在心底的珍重与美好。以草木本心平常生活诠释自然生命的纯粹、纯真,倡导绿色人文与心灵环保的理念
《采薇》分为“蝴蝶来仪”“桃之夭夭”“北堂有萱”“细雨闲花”“围炉夜话”五辑,各个部分看似独立,却彼此牵系。采薇,昭示着时令季节的循环更替,表征着物候现象的依序推移,以及月露、星辰、风云、花鸟、草虫的更迭生息。这部书稿主要抒写了对自我生命与自然万物的感知、观照和思考,反映了万事万物的动静相宜和彼此安生,隐含着世道人情的
《我,其实还想进步》精选著名时政记者褚朝新多年来不同类型的文章,有的是往事回忆,如《武林往事》,有的是亲历的官场故事,如《向副省长借钱》《一位市委书记的烦恼》,有的是谈新闻业务,如《与官员打交道的尺度》《为何你遇的麻烦无人关注》……原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著名公益人陈行甲,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夏倩芳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
这是一部结构内容独到之书,作者从方言土语开始启程,面对乡村消失的词语,追溯起源或解词造句,注释叙述或颠覆延伸,既是正解又是误读,对沉淀在北中原的民间口语打捞梳理,使之复活并予以鲜润,如旧枝嫁新枝,予古老的语言化石以另一种形态造句成册,让消失成为永恒,让片刻化为凝固,力致在消逝的元素中找到新的阅读,这是一部关于北中原记忆
《寻找中国之美:少年西安行》是在十一朝古都西安的一次文化之旅。傅国涌先生带领学生来到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陕西历史博物馆、兴庆宫公园、明城墙等西安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著名景点,现场感受历史、文化与景色之美;并与秦始皇、李白、杜甫、杜牧、白居易等历史人物对话,分享他们背后鲜为人知的经历与故事,讲述教材里学不到的历史与文化
无论被叫作香格里拉,还是勐巴拉西,云南都是“人间天堂”的意思。在雷平阳眼里,云南是他的文学诞生地,是他生活的现场,更是他的桃花源和乌有乡。这本散文集即为他的“桃花源记”。澜沧江、怒江、金沙江、牛栏江,乌蒙山、哀牢山、基诺山、南糯山,山水相依;天空、丛林、废墟,寺庙、悬崖、墓地,人神鬼巫,共生共荣,死生无迹。云南的山川物
本书收录施小炜论村上春树、全息翻译、日本文学、文化现象等内容的随笔、评论和序跋共59篇,是作者翻译实践经验的总结,也介绍了许多日本当代文学作品和奖项,更从社会和文化层面为翻译作品的读者说明线索和背景。正如翻译在“赏音者”得“孤桐”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一样,本书亦可为读者理解翻译问题本身提供丰富的素材、新鲜的视角和独到的
本书承载的是我们无处安放的乡土离愁,满纸浸染的是父母亲情,是对20世纪后30年乡土中国的质朴记录和真诚书写。 书中有著名摄影家焦波给爹娘拍摄的12000余张照片中精选出的近300幅相片,更有作者饱含真情写下的朴实而感人的20余万字。这些照片、文字真实地记录了父母30年间的生活片断,张张深情、段段精彩。
本书中收录了哈工大机械工程系80级8081和8083两个班级学生撰写的四十余篇文章。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在校时不仅学业优秀,而且热爱体育运动。毕业三十多年后,仍然团结亲密,涌现了一批热爱马拉松运动的人,始终引领着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健康生活、努力工作。四十余篇文章有对母校的祝福、有对往日时光的回忆、有参加马拉松的感想和感悟、有
本书收录的作品主要包括:赋得永久的悔/季羡林、献给母亲/靳以、肠断心碎泪成冰/石评梅、最后的一天/许广平、一个人在途上/郁达夫、离别/郑振铎、唁辞/周作人、伤双栝老人/徐志摩、志摩纪念/周作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