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是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关于读书的随笔集。本书以作家在喜马拉雅的读书播客节目为底本,按四大主题分为四辑整理成书,既有作家对“红学”的研究,对中国本土文学的阅读见解,对外国文学及文学理论的解读,也有作家自身关于阅读与写作的感悟。在全民阅读时代,市面上的图书浩如烟海,如何去发现一本好书,如何去阅读一本好书,
作为文学思潮,浪漫主义因其内在的“自由”理念,而成了西方近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伟大的一场文学革命。在文学艺术领域,浪漫主义堪与德国的哲学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国与美国的政治革命相媲美,同时又是对它们的表达或补偿。浪漫主义在西方文学与文化史上影响重大,它于五四前后传入我国后,对本土的文学也产生深远影响。本著作站在跨文化比
本书从诗学观念、创作方法和文本构成等诸层面展开,对自然主义文学思潮进行创新性阐释,揭示其在与同时代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风尚相互影响、共同存在之文学空间中的“主导性”地位,并指出其对20世纪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本书在理论阐发上的重大突破,不仅对正确认识自然主义以及西方现代文学演进诸问题有正本清源的作用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现象。百余年来,现实主义在本土文学与文化领域的传播是外来文学思潮中最为深入广泛、同时也争议最多、内涵最为复杂多变的。现实主义不仅是文学问题,它同时是关涉政治、哲学和实践问题。在强调中国特色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当下,有必要将其作为一项关乎我国文学与文化事业之普遍意义的问题
现代社会高度技术化、组织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对主体性的压抑与剥蚀。现代消费社会的这一负面效应与西方现代文明对“个人自由”的崇尚存在着的巨大的冲突与悖论,落实到个体的生命体验层面,即有一种倦怠无力的现代“颓废感”。本书以颓废主义的诸多关键问题为依托,在话语建构、范式方法、理论视域等层面展开系统研究,指出其作为在工业革
本书以19世纪唯美主义文学思潮为研究对象,从哲学、美学、艺术史、社会生活变迁以及东西文化交流等方面探究唯美主义思潮发生语境,梳理唯美主义在19世纪主要欧美国家的发展谱系,兼顾唯美主义的东方传播。唯美主义“为艺术而艺术”的诗学理念可以细化为“艺术高于生活”、“艺术自律”、“艺术拯救人生”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并非“横空出世
庞德、T.S.艾略特……这些著名诗人代表着二十世纪美国诗歌的成熟与发展,但其后的发展方向却有着极大的转变。缺乏诗歌传统的美国诗人们,在摆脱欧洲影响、建立自身的过程中,都做过哪些尝试?除了于古老文明、音乐、艺术、哲学传统中寻找突破,美国诗歌还有一个重要的向度,即对城市的描写。本书从历史纵向的角度对20世纪美国诗坛的客体诗
长篇小说。本书通过对中年男人何为人生中时间虽短却是矛盾不断的一小段经历的描摹,通过一次创业所引发的一场中年危机,在琐碎与平凡中道尽人们在信息茧房中的困惑与挣扎。这是一个家庭在教育内卷中的鸡血拼搏,这是一部思考教育的小说,这是一本在“双减”时代的家长必读书。小说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原生态描摹,
《空心爱》为作者的首部小说集,收录其最有代表性的八个短篇《盲人摸象》《溏心爸爸》《隐形备胎》《防狼小队》《女孩们的友谊》《空心爱》《漂亮的女作家》《一个女人的死亡之谜》。其中六篇曾刊登于韩寒主编的「one一个」app(各网多有转载),《一个女人的死亡之谜》《溏心爸爸》被搬上话剧商演舞台。小说题材多样,多描述当代年轻人的
长篇小说,聚焦都市生育话题中的“不孕不育”:大学教授孙安好和妻子尤曦屡次“造人”失败,不得不求助于试管婴儿技术,在生殖中心有缘组成了“宫内好运”“病友”群。看似科技精心操控的促排、取精取卵、移植胚胎、子宫受孕等一系列过程,却始终伴随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失败风险,夫妻二人屡败屡战终于成功,心情一如过山车。这期间,“宫内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