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书画传统源远流长,尤以明代以后名家辈出,成就非凡;近代以来,更得风气之先,引领全国,诚为近百年中国之书画重镇。广东书画的基础实力雄厚,足以和传统艺术中心江浙、京津地区并肩而毫不逊色。《岭南书法库》丛书中的《黄士陵》是对岭南书法家黄士陵的个人研究文献和作品集,黄士陵作为一名地位低微的石匠刻工,磨改乾隆石经,镌刻石鼓文
本书分由土而生、金钱烟云、瓷釉初见、窑火红彩、和敬清宠几部分,内容包括:舒卷浑如岭上云;醉崖队石观秋月;四季惠和、明花对月;稚子弄冰;人画等。
本书收录作者的书法作品368幅,主要选取作者退休以来的毛笔练字作品,按年份顺序进行编排。内容主要包括与朋友之间的书法作品往来酬赠、祝寿条幅、横幅、诗词题字、楹联等。这些作品创作灵感均来源于对日常生活点滴的所思所感。
邓石如(1743—1805年),初名琰,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等,怀宁(今安徽安庆)人。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碑学大师。少好刻石,工书法、篆刻。书工各体,以篆、隶为最精,颇得古法,兼融各家之长,形成独特风格。清李兆洛谓其书“真气弥满,楷则俱备,其手之所运,心之所追,绝去时俗,同符古初,津梁后生,一代宗仰。”对清代中
本书内容包括:故园情;山静秋清联;苏轼《前赤壁赋》;松篁兰蕙联;李白《下江陵》;佳气江入联;李白《草书歌行》;山光潭影联;春消息;唐人诗两首;精气神;涛似连山喷雪来;范仲淹《岳阳楼记》;元勋华夏联;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兰秀菊芳;春在人入联等。
《藻堂翰墨》是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原名誉院长、著名文史学家姚公鶱的书法集,姚公鶱书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为纪念姚公鶱先生百年诞辰,汇编此书。本书选取了姚公鶱的毛笔书法作品一百余幅,以诗词联语为主,还包括少量的书札、手稿以及题词、题签,其中有大量姚公鶱原创的诗词、临帖心得等内容,体现其较好的书法功底和文学素养,具有较高的鉴赏
“篆隶笔意”是指在今体书——真、行、草书的体势与用笔中兼有篆书或隶书或篆、隶书相杂的某些形式与技巧因素,从而在今体书法中含有某种篆隶书意趣。本论题的研究,既将“篆隶笔意”作为一种书法观念提出,首先对其作出必要的概念涵义界定,树立一个通用全文的概念应用标准。从而对“篆隶笔意”书法观念的历史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探源溯流的论证,
《千字文》作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之一,不仅是专门用于启蒙的识字课本,在内容上熔历史、修身、政治、生活等各种知识于一炉,并通篇贯穿以统一的思想,脉络清晰,语言洗练,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乔龙泉篆书千字文两种》采用册页形式,配以界格,以吴让之、吴昌硕两种书风为基调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资料
本套丛书第一辑拟出版10部,以经折装呈现,均为吉林省博物院藏品珍本,版本价值极大。本册《宋拓小楷黄庭经》小楷,60行。此帖末行题:“永和十二年五月廿四日山阴县写”,原本为黄素绢本,真迹久佚,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传,且传世刻本极多。此帖其法极严,其气亦逸,有秀美开朗之意态。本册宋拓小楷黄庭经以我省馆藏珍贵文物为底本
本套丛书第一辑拟出版10部,以经折装呈现,均为吉林省博物院藏品珍本,版本价值极大。本册《文征明行书早朝诗》是文征明的行书。笔法苍劲有力,结体张弛有致,整幅作品上下呼应,左右映带,血脉相通,气贯神溢。本幅便是他书写的《早朝诗》之一,雄豪之中,有俊朗的书卷气,亦有堂皇的庙堂气,与书写的内容十分统一。难得的是,如此巨幅而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