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法国远东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研究项目北京内城寺庙碑刻与社会史的延续成果,接续前五卷,以乾隆《京城全图》为坐标和基本线索,调查研究北京内城的寺庙,实地访谈、拍摄照片、撰写庙志、释录碑文,并附有碑图和寺庙插图。第六卷所研究的是《京城全图》第六排范围内(东起朝阳门,西至阜成门,横贯朝阳门大街、东四、景山、北海、西安门
本书收录川南石窟中颇具代表性的石窟,对其造像、壁画、馆藏文物及周边自然景观等作初步介绍其独特的、多元化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价值。
本书收录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館所藏中國拓片,计一千余种。著录事项翔实可靠,索引编制细致实用,是一部研究与查找法国相关机构收藏中国拓片的实用工具书。作者戴仁,为法国中国写本和铭文研究所所长,法国中华文明研究所所长,法国远东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图书史等。
本书内容包括6章:第1章介绍了青花瓷遥感鉴别年代分类进展,第2章对瓷器与青花瓷的起源、发展及鉴别进行了叙述,第3章分析研究对真彩色的青花瓷图像进行年代分类鉴别,第4章重点研究了利用地物光谱仪得到的点光谱数据来对青花瓷进行年代分类鉴别,第5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利用成像光谱数据进行空谱联合的青花瓷年代分类鉴别,第6章对提出的
本书通过“以礼永续”“物里乾坤”和“中外交融”三个章节,以定陵出土、水下考古发现及传世文物为支撑,以物叙事,以物证史,向观众展示一个恢弘大气的万历时代。
文房,即古代士子的书房,是阅读、书写、绘画和修养身心的私人空间,其配置的器具较多,主要有笔、墨、纸、砚、琴、棋等。《文房》一书,是《文房四谱》和《文房肆考图说》的合辑。《文房四谱》记载笔、墨、纸、砚的产生和渊源,制作选材及工艺、制式与品质的优劣辨别等。《文房肆考图说》原著内容较为博杂,《文房》一书并未全本选录,只在选辑
本书在梳理汉代石祠建筑的基础上,以典型的祠堂画像石为研究对象,运用叙事学、考古学、图像学的研究方法,综合利用文献及汉代遗存的壁画、帛书、随葬品等不同类型的图像资料,对汉代画像石祠堂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重释了不同格套石祠画像的意义,揭示了石祠构件与画像内容的空间关联,阐明了各类榜题的早期叙事性文本特征,建立了画像之间
动物不凶猛:清华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欢颜深耕文博领域二十年心血之作,和你一起“叫醒文物里的神兽”
南浔在中国近代收藏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民国六大收藏家南浔就占据三分之一(庞莱臣、张葱玉),湖州四大藏书楼南浔独占其三(刘承幹嘉业堂、张石铭六宜阁、蒋汝藻密韵阁),庞家的古代书画、顾家的青铜器、刘家的古籍藏书、张家的金石文玩均独步天下。 南浔与上海博物馆的渊源也很深,从上海博物馆的筹建伊始,南浔富商群体的艺术收藏(或作品
本书共分六辑,包括教育事业、文体医卫、桥道水电、社会事业、祠陵庙宇、慈善公益,收录了《侨英建设序言》《英林中学建校碑记》《溜江文化中心楼记》《昌生纪念医院碑志》《重修东桥碑记》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