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女(原名邝健廉),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现代粤剧史上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她创立的 红腔(又被称为女腔),将粤剧旦角唱腔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海内外有着比较广泛的影响。1958年,为表彰红线女的艺术成就,*为她亲笔题词:活着,再活着,做劳动人民的红线女。 本书约40万字,照片100余幅,系编年体体例,时间起于192
中国海洋科学家 “智慧海洋”出版计划丛书
本书由邓丽君经纪人管伟华先生所著,首次展示管先生珍藏的邓丽君和众多明星的照片,讲述邓丽君早年在中国台湾、在东南亚地区发展的奋斗过程,和管先生作为经纪人,与邓母、邓丽君的诸多生活细节。管先生年过七旬,写就此书,是其在经历过娱乐圈、生意场上的风风雨雨之后的人生感悟。同时,邓丽君御用词人林煌坤作序、中国邓丽君歌友会会长加林推
本书是一部以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的原创报告文学作品,讲述了八一勋章获得者李中华的英勇事迹。李中华是一位优秀的试飞员,他勇敢智慧、技术高超、沉稳老练、直面生死,在二十多年的试飞生涯中,他创造了中国航空试飞史上多个极限课目的*,也先后遭遇过多次空中险情,但都化险为夷,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具有重大影响
本书是上海鲁迅纪念馆科研项目鲁迅在上海资料丛书之一种,是鲁迅与及左翼美术运动的专门的资料集,涉及美联的成立及活动、新兴木刻社团的活动等资料。重点钩沉1930年代左翼刊物的报道资料,包括1930年上半年出版的《萌芽》《拓荒者》《大众文艺》《沙仑》《艺术》等刊物的报道资料,1931年袁殊主编的《文艺新闻》有关一八艺社的活动
本书是上海鲁迅纪念馆科研项目鲁迅在上海资料丛书之一种,从鲁迅1927年10月定居上海后的日常生活出发,重点关注鲁迅的居住状况和饮食细节,分上下两编。上编考察鲁迅所租住的景云里、拉摩斯公寓、大陆新村的生活设施和水电煤等公用事业,以及非常时期上述地点对鲁迅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下编考察鲁迅的饮食情况,在外主要是饭店酬酢的日常交
本书通过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清华大学教授郑维敏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内容。行文严谨,引用资料真实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给读者提供了郑维敏教授丰富多彩的学术成长经历和科研道路上的真知灼见。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从本书获取大量独有的历史资料。本书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
《张恨水传》的作者马季,是一位作家,以作家特有的笔力与眼光,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了张恨水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成就。本书深度挖掘张恨水小说的社会价值,并通过其曲折的经历,透视中国大仲马通俗小说大师的人生风貌。
《张恨水纪念文集》是迄今为止编辑的*部纪念张恨水的文章选集。编者力求通过图片展示、自述,亲属、同事、好友与后学怀念,以及学术界张恨水研究代表性观点梳理等展示张恨水生平、创作成就及学术地位。值得一提的是,文集所收文章、图片除学术评论外,多为首次面世,具有较强的史料价值。
《苏轼研究》是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宋代文学专家王水照先生有关苏轼研究的论文集,分总论篇、思想篇、品评篇、影响篇、谱学篇五个专题,对苏轼的文学创作、政治态度、人生经历等方面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仅全面解读了苏轼的影响力,更反映了作者与时俱进研究苏轼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