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夕的上海,广大的贫苦老百姓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天清晨,流浪儿三毛从垃圾车里醒来,饥肠辘辘,乘贴广告的人不备,他偷吃了一把糨糊。中午,他又和流浪儿们抢食送包饭的残羹剩饭。流氓盗窃集团窝主爷叔欲收三毛为徒,三毛吓跑了。为了活命,三毛上街卖报、拾烟蒂、推三轮车。一天,他把捡到的钱包交还失主,竞被诬蔑为扒窃,并遭到殴打
《中国红色教育电影连环画丛书:白毛女》讲述了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挣扎在农村的贫苦农民遭受地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家破人亡的凄惨景象。杨白劳是个勤劳纯朴的农民,为了还债,被地主黄世仁迫害致死。喜儿和大春是一对真心相爱的恋人,他们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却被黄世仁活活拆散:喜儿被抢到地主家去抵债做佣人,大春被逼得背井离乡
刘凤禄主编的《刘三姐》讲述了,壮族歌手刘三姐是一位勤劳、勇敢、聪明、美丽的姑娘,受迫害而流落他乡,后被老渔夫一家收留。她不畏强暴,敢于用山歌揭露和控诉地主老财莫怀仁对乡亲们的剥削和压迫,莫怀仁把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将其除之。他们把刘三姐绑架到莫府进行威逼利诱,刘三姐坚贞不屈。在老渔夫、阿牛和众乡亲的帮助下,刘三姐终于
刘凤禄编著的《今天我休息》讲述了,上海某派出所户籍民警马天民在一周的紧张工作之后,迎来了自己的一个休息日。所长的爱人姚美贞为他介绍一位女朋友,想利用这一天让他们正式见面。就在马天民前去赴约的路上,遇到在水中奋力打捞猪崽的老汉,在人民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挺身而出,不但救出水里的猪崽,还帮老汉找到了送猪崽的目的地,结果自
刘凤禄编著的《林则徐》讲述了,19世纪中叶,英帝国主义向中国广州输进大批鸦片,毒害中国人民。湖广总督林则徐向朝廷上书,力主禁烟。道光皇帝派他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烟毒。林则徐与两广总督邓廷桢、水师提督关天培等一起同英国领事义律斗智斗勇,收缴了英国商人运入的全部鸦片,在虎门付之一炬。但是,朝廷内的投降派穆彰阿、琦善等畏敌
刘凤禄编著的《万家灯火》介绍了,解放前的上海,伟达贸易公司老板钱剑如和职员胡智清是同乡。胡智清一家三口生活仅能勉强维持,虽然清贫但温暖快乐。可在乡下的母亲和弟弟一家因生活贫困艰难投奔他们而来,一家人生活顿时入不敷出。钱剑如和秘书朱志豪密谋解雇员工,关闭公司,投机美钞和黄金。不久胡智清被解雇,一家人失去了生活来源,更加举
刘凤禄主编的《鸡毛信》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平原上涌现出了许多不怕牺牲、与日本鬼子及汉奸走狗英勇斗争、保家卫国的小英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保卫全村乡亲们的安全,他利用放羊来站岗放哨。当海娃接到紧急任务去给八路军送信时,遇到了日本鬼子的部队。他冒着生命危险,机智勇敢地与鬼子们周旋。他巧妙地藏好了
刘凤禄主编的《老兵新传》讲述了,东北解放以后,解放军某部营长老战转业到地方。他不愿当县长,主动请缨,去北大荒创办我国第一个国营农场。办场伊始,条件艰苦,困难很大,又缺乏经验,第一年小麦种晚了,没有收获。第二年,老战紧紧依靠全场职工,发扬敢想敢干、艰苦奋斗的精神,种了六万亩小麦,长势很好,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收割能力,眼看就
刘凤禄主编的《林家铺子》发生在1931-1932年初浙江杭嘉湖地区的一个小镇上。日寇武装侵略中国,青年学生掀起抵制日货的运动。镇上林先生的女儿明秀因穿着日货而遭同学鄙视,羞怒地回家哭闹。林先生则贿赂商会会长,得到默许后继续出售日货。他以年关大减价、八折优惠做幌子,并以“一元货”方式做生意,挤垮了资本比自己少的同行,但同
刘凤禄主编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介绍了,张忠良是上海顺和纱厂的年轻教师,素芬是该厂的女工,他俩在工厂的抗日活动中相爱,并结婚生子。上海“八一三”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为了民族的独立,张忠良参加救护队,他在南京、汉口、宜昌等地,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地工作着。后又转移到重庆,因生活贫困,身无分文,无奈之下投靠上海的老熟人王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