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评论家将灰娃视作“自我教育”下的“素人诗人”,她45岁才开始自发地、本能地写诗,后来在丈夫、著名艺术家张仃的鼓励下,将写诗作为一种“自我疗法”。灰娃的诗率真、独创,具有摄入人心和精神自救的力量,已年近九十,仍坚持写诗。《灰娃七章》即为灰娃这几年的新诗结集,分为“怀念张仃先生”“北方农事诗”“旧檐下”“先知使徒怀乡病
南宋傅干撰《注坡词》十二卷,是《东坡词》头一家注本和较早的刊本,该书对于校正苏词,存真辨伪,验明题叙,考定编年等,均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具有很高的价值。刘尚荣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起即注意到《注坡词》特有的学术价值,并对该书进行了抢救性整理,编定了《傅幹注坡词》一书,此次出版的《东坡词傅幹注校证》是作者在此基础上全面利用搜
诗人吉狄马加的诗歌精选集。吉狄马加作为一位具有少数民族身份和文化背景的诗人,长年在汉语和彝语之间游走徘徊,深刻地体验到两种乃至多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差异,他不回避碎片化的时代境况,而是深入到生命的源头和文化的根性去“寻找被埋葬的词”,在故土的超验世界里倾听另一种声音。“吉狄马加的诗让人心灵净化,并构建起一个人类不懈追求纯
杨晓芸的一部诗集,精选诗人诗作六十余首。杨晓芸的诗,常常在质地鲜明、措辞精当的感性雕塑中,隐秘地保持了一种对感性、对诗本身的微妙审视。仿佛一种光,从文本内部透射出来。近年来,杨晓芸的写作,更显自我突破的愿望和能力,对汉语质素、新诗具体构型的考量,已明确地与新诗发展的内驱力建立起了个人化联系。
《两当轩集》的作者黄景仁(1749—1783),字仲则,是乾隆年间常州的著名诗人,他以“诗人之诗”在清代诗坛上独树一帜,“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d一”。其诗词集的版本达三十余种,其中词集的流传及各种版本(包括诗词合刊本)的关系尤为错综复杂。本书在全面梳理其诗词集(包括刻本、抄本、稿本,以及各家词选等)流传和刊刻过程的
《民国词集丛刊》,是曹辛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民国词集编年叙录与提要”的重要阶段成果,是一次对民国词集进行大规模的系统梳理,收录了249位民国词人的289部词集,《民国名家词集选刊》(朱惠国、吴平编)收录者,不再重复收录。 本丛刊收录“民国词”的范围较广,是指在民国时期生活的词人的词作。从时间跨度上讲,涉
本书收集整理曾缄1927-1949年创作的诗歌。曾缄曾担任西康省临时参议会秘书长、雅安县长,其诗歌或描绘西康胜境,或歌颂抗日将领,或见证西康建省,或反映民族团结,或悼念师长黄侃,或勤政悯劳,具有一定出版价值。
《清芷集女子十二词坊诗词选续编》精选了“女子十二词坊”中的十四位女诗人的诗词佳作,共计425首。这些诗词均以传统格律来表达诗人、词人内心的真情实感,诗词辞工律稳、自然真挚、内容广泛、格调高雅,既是当前物欲横流、浮躁喧哗的社会中的清音,又是传统文化形式的传承和发扬,极其难能可贵。
本书收录了400多首在思想上、艺术上成就较高的元曲,以曲作家活动时间的先后为顺行编排,并且设置了译文、注释、赏析等多个页目篇章,让读者能花最少的时间轻松读完关于元曲的基本常识,有代表性的元曲经典之作。
《纳兰词》是清人纳兰性德的词集。纳兰性德一生短暂而凄美,给世人留下了一首首温婉多情的词作。纳兰词中有对朋友的深情厚谊,有对亡妻的断肠哀思,都写的清新婉约,真挚自然。纳兰性德曾扈从康熙帝巡视关外,也留下了许多边塞行吟之作,豪迈洒脱的词风之中仍流露出忧伤与无奈。他以其纤柔敏感之心,体味到常人不大经意的种种悲苦与无奈,其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