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论坛》辑刊是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辑刊,每年两辑,每期约20篇文章。辑刊定位于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发展动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创新,主要研究领域涉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党史党建理论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和实践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导论、马克思恩格斯政权思想的渊源与形成历程、马克思恩格斯政权思想的主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政权思想的本质特征、马克思恩格斯政权思想的实践价值、结论与展望。
内容提要: 《哲学的贫困》是一部论战性著作,充满着批判性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部批判的、革命的历史,也正是通过对种种谬误、歪曲、诋毁和攻击的批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才得到更充分的彰显,马克思主义得到更广泛的发展和更深入的传播,成为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思想理论武器。对此,学习《哲学的贫困》,不仅要学习文本中
纵览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由形成、创立、发展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并进一步发展的历史,也是不断地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做斗争,在与工人运动的有机结合中逐步成为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武器和指导思想,最终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以至于在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主导意识形态的历史。本书主要研
《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2期》一书是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是主义学院合办的学术集刊,每年两期。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编委,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程恩富教授和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云霞院长共同担任主编,主要刊发国内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相关议题的文章。该集刊
本书从个人的价值追求所形成的哲学立场来理解和解释有关哲学的理念问题,从而敞开哲学观,以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哲学观及其二者的差异性比较为研究对象,以思想史视域为出发点,立足文本学的研究,通过论证分析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在哲学传统转向澄明的哲学立场、在哲学视野显现下的哲思追求、哲学方法自觉下的路标趋向以及哲学归宿呈现的价值旨趣的关
本书主要集中介绍列宁如何在工作中发挥革命导师作用以及归纳总结了其工作方法,以指导人们在当今生活与工作中提高效率,发挥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其中,列宁对于担任编辑与主编时对出版工作的规划与进展对革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可以从中体会到列宁的个人的人格魅力与性格,同时,也可以从侧面看到,列宁是一个真正将工作放在心里,将人民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唯物史观的当代中国阐发,其中蕴涵的人的主体地位、人的根本利益、人的现实需要、人的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的全面发展等价值立场,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探讨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目的在于切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青年马克思》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Н.И.拉宾的代表作之一。作为一部生动描述马克思青年时代学术思想的著作,本书第一、二版出版后成为学术界研究马克思早期思想和文本的重要书目之一。在第三版中,作者在对当时最新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了自己的观点和论据,特别是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
本书是由朱欣成承担的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批准号:19JDSZK019)——“高职高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化’专题教学指南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全书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