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哲学与科学技术概论》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自然辩证法教研室组织编写,以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为指导,结合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在理性采撷西方科学哲学之精华和充分吸收近年来自然辩证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力阐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以及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自然哲学
《自然辩证法简明教程》是在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后,结合国内自然辩证法研究状况和高校教学实践而写成的一部新教材。全书内容除导论外共有十二章,一至二章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内容,在回顾自然观历史发展的基础上,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论述。三至九章为科技观
本书重申传统的思想主题,仅限于技术哲学领域,力倡以中国文化传统资源,演绎中国发展问题的宏大叙事。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1/5,它消耗着世界一半的水泥,1/3的钢铁和1/4的铝,目前石油和铜的进口量分别是l999年的35倍和23倍。据国际能源机构估计,中国2030年石油进口量将是现在的3倍。中国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如此强劲,
本书从《相似论》、《同构论》、《宇宙全息统一论》的理论视角,揭示在天、地、万物以及人类哲学创立、科学技术创造、文学艺术创作和阅读、写作等活动中存在着共有的生成、转化形式——相似转化——生成、同构转化转化——生成和全息转化——生成形式等。
这是一本写了十一年、出版后又雕琢修补十一年的科技通史。全书扫描了从石器到宇宙飞船的技术发展全景,评述了从阿基米德到比尔·盖茨、从亚里士多德到爱因斯坦的古今哲人才俊,犹如一次科技文明的览胜。高深的科技思想在书中表达得十分通俗,清晰的叙述脉络蕴含丰富的人文关怀。在知识如海、书籍成山的时代,面对图画和影像对理论的冲击,希望借
本书在内容体系上,坚持“一条主线,三个结合”的基本思路。“一条主线”,就是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这一主旨贯穿教材始终;“三个结合”,就是将自然观的演变与科技发展史相结合,将科学技术观与科技创新案例相结合,将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
本书包括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系统观与系统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工程观与工程技术方法论等六篇内容。
本书为中国技术哲学与STS研究论丛系列之一,作者以技术与社会互动关系理论为视角,研究技术价值二重性的一般性理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网络技术价值二重性的特殊性理论问题,同时致力于数字鸿沟问题和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
中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一个无法回避而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创新到底有没有方法?苏联的根里奇·阿齐舒勒及其研究同伴们通过对250万份专利的研究,在1946年就发现创新有法可依,这就是TRIZ。通过这个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实现整个国民创新素质的提升。 TRIZ是俄文“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读音首字母缩写,对应的英文名是TI
《溪河溯源:吴以义科学史论集》汇编作者的18篇科学史论文,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分别论涉中国科学史和西方科学史的一些重要课题,时或有对二者从科学史实到文化精神的比较探讨。作者于科学和史学两方面俱有深湛造诣。这些追根溯源的论文,取材广博,考证详确,思想密察,断制精审。如《牛顿传略》一文,是在通读牛顿的手稿、笔记、书信、著述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