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遵循了历史解读、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再到政策建议的逻辑主线,将制度经济理论与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理论融合,深入分析制度因素对产业集聚的作用机制。首先,从经济史的视角考察世界工业集聚中心形成与变迁的现象及其内在动因,从中发现传统的经济地理因素、新经济地理因素以及制度因素都深刻地影响世界工业集聚中心的形成与迁移。接着,依
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是我国政府的庄严承诺。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十三五”时期,是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减贫与发展》(2017)是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西部民族经济研究中心近两年关于减贫与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的集成。研究了产业结构、贸易、民族构成、环境等与贫困的关系,从理
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空间。本书运用新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民族地区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特点、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为实现民族地区区域协调和城乡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十三五”时期,是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民族地区的发展,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
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是一项旨在推动经济科学创新与进步,鼓励原始创新成果,促进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研究的学术性、公益性专门奖项。第七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5)由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联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机构(按
本书是国内首次全面的对俄罗斯资产评估业进行分析研究,也是国内外首次对中国和俄罗斯评估业进行比较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俄罗斯评估业的发展历史、行政管理体制、法律法规、评估准则与规范、从业人员管理、自律组织、财产责任赔偿制度等。较详细的阐述了俄罗斯评估法和资产评估准则等。本书结构从行业研究的角度出发,符合行
本书纳入了国际宏观经济学领域的新颖观点、*议题和现代方法,不仅重视新的理论发展,更注重近年来证实或证否既有理论的经验性研究。具体看,本书分为四篇共11章:*部分(第1章)国际宏观经济学导论简要介绍本书涉及的三大议题:汇率、国际收支及相关应用和政策问题。第二部分(第2-4章)首先介绍与汇率和外汇市场有关的基础知识,转而分
本书服务于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京张联合承办2022年冬奥会战略需求,基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学科交叉,首次从京张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新视角,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和研究前沿成果,深入进行了奥运会举办地的协同发展及经验借鉴、京张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带发展模式与驱动机制培育、京张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带产
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过大是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不和谐因素之一。中国区域总收入差距有50-70%来源于城乡收入差距,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事实,2016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十三年聚焦三农,平抑城乡收入差距成为当务之急。有差距就有流动,本书从农民进城这个普遍社会现象切入,探究劳动力流动、城市
本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井冈山革命老区的要素禀赋、发展基础、规制现状、政策环境、矛盾困难、机遇潜力等一系列问题以及其产生的背景、原因、机理等的分析研究,结合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罗霄山片区扶贫开发、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一系列战略部署,运用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对井冈山老区(永新县、遂川县、莲花
本书以“精准扶贫的顶层设计与具体实践”为主题,以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典型案例调查为基础,阐明了精准扶贫顶层设计转化为具体实践的丰富过程,揭示了取得的成效、经验和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提出了促进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本研究的逻辑线索,地方政府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与规制下所呈现的能动性和实践创新是本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