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托分属我国不同区域的3个固定连片特困区社会经济调查资料,运用竞争优势理论对于贫困区域发展要素配置机制与竞争优势获取途径进行分析,基于资源传递过程阐释扶贫资源供需主体行为协调性和区际要素流动机制,计量分析贫困区域扶贫资源总量与配置结构及其区域发展带动效应,明确扶贫资源配置的作用机制,评价扶贫资源配置效率,找寻影响配
《我国扶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整合问题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扶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整合问题研究”的最终结题成果。以公共政策整合问题为研究视角,将理论研究和实证考察相结合,阐释公共政策整合的基本理论,通过大量的实证考察(调查问卷、访谈等),了解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企业及社会各阶层对我国低碳经济扶持政策的现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总体上看是一个渐进式的非均衡制度移植、变迁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存在着经济特区局部跃进的空间特征。经济特区是这种“整体渐进,局部跃进”空间非均衡转型的载体。特区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试验场所”,既是市场经济诱致变迁的空间和逻辑起点,更是经济增长和转型制度创新的空间极。通过在“特定的区域实
首次提出“边境区位价值”的理论概念,并系统的分析阐明边境区位价值的理论内涵与基本构成,揭示边境区位价值动态演化的引致因素、动态变化机理与变化趋势,阐明边境区位价值合作开发的条件、主要特征与基本原则;构建边境区位价值“存量”评估模型与指标体系,以及边境区位价值动态变化与影响因素贡献差异的测度方法;结合世界经济背景特别是我
《“两美”浙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提升策略》在充分汲取现有关于美丽中国、区域治理境界及发展水平等方面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以及浙江省以往治理思想和建设方略上所积累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两美”浙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非可加测度与非线性积分来综合集成相互关联指标上的评价信息,进而形成“两美”浙江的综合
《江浙沪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差异研究》以我国长三角地区的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为研究对象,从农业、工业、金融等领域入手,结合环境保护、低工资线、混合制企业的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等当前江浙沪经济热点问题,对江浙沪三地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差异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对于掌握江浙沪三地经济发展方向、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效率,以及
摆脱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决基础,没有贫困的摆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不可能实现。同样,全面建成小康,也需要我们摆脱贫困。摆脱贫困与全面小康二者紧密相联。《摆脱贫困与全面小康》从理论和实践出发,论述了摆脱贫困与全面小康二者的关系,阐述了福建在摆脱贫困、精准扶贫等方面所进行的生动实践,回答了摆脱贫困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7浙非产能合作发展报告》作为国内第二部浙江省对非洲产能合作的研究报告,以跨境电商架起浙非产能合作桥梁为主题,内容分主报告和专题报告两个部分。主报告包括:浙非产能合作的理论基础、演进方式和发展现状;跨境电商助推浙非产能合作转型升级;非洲国家电子商务发展综合评估;跨境电商与浙非产能合作的动能转换;浙江跨境电商企业开
对外经济合作既是老话题,也是新问题。本书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着眼于事实真相,服务于国家决策,围绕如何构建新时期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对外经济合作战略这一主题展开,试图提出对实践具有针对性、建设性,对理论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政策体系。研究结论认为,当前我国需从“东西南北”方向综合施策、多管齐下,打造外向型经济合作新架构
《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研究》系统地总结与梳理了居民消费结构的理论,分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流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客观联系,着重阐述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进行静态、动态和区域差异性分析。即利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