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从敦煌学、文选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版本学、校雠学等多方位多角度全面而又系统深入地研究敦煌本《文选音》的一部专著。本书作为关于《文选》音释的考释之作,是以今本《文选》校订其版本文字,以各型《文选》之注音与之参正考订,并以现存保留古音较多的古音学著作如唐代的陆德明《经典释文》、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宋代的陈彭
本书是一本文学理论类图书,将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进行结合并深入研究。伴随着越来越多人对现当代文学的兴趣和学者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研究,现当代文学才得以更加细致和全方位的展现,相对应的是不断提升的学科地位。全书共十二章,系统地对各个时期典型文学作品创作的背景、特点、情感等内容进行分析,以满足当代人们对文学研究的需求,从而推动我
本书包括绪论和八章内容。从文人时代的终结、晚清“今文学”运动的勃兴、现代性的时空观念、政制观念、民族国家意识、世界主义意识、革命思潮、女性主义思潮、科学主义思潮等方面探讨了晚清文学对理想文明的想象,揭示了近代公羊三世进化观、“文明国家”思想、华夷之辨、大同思想塑造出的现代乌托邦及其独特性。以“文化复兴”观照“民族复兴”
本书分戴希文学作品评论、戴希小小说代表作及附录共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戴希小小说叙事的智慧、入世与出世、戴希微型小说中的境界、意境与人生百态、坚守与求新——戴希小小说集《其实很简单》印象等。
本书是著名学者扬之水在先秦文学史领域的代表性著作,基于对先秦文本、先秦日常史和文学家经历的了解和解析,以不断回溯原文的方式讲解人类文明初开、车未同轨书未同文的先秦时代的文学脉络。本书论及《尚书》《山海经》《楚辞》《左传》《战国策》《论语》《孟子》《庄子》《老子》《荀子》《韩非子》《穆天子传》等先秦时期重要文学著作的写法
孙郁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本书即以他授课讲稿为底本,梳理了民国时期的文学生态与流脉,内容涉及旧派小说、诗词、戏曲、谣俗的延续与传承、新诗、新小说、新观念的缘起与成长。书中论述了鲁迅、周作人、老舍、曹禺、沈从文、巴金、张爱玲、钱钟书、萧红等多位作家及其作品。作者以宽厚的史学观,聊天式的讲述,打开民国文学的
本书是海外汉学研究新视野丛书的一种,汇集了美国著名汉学家林顺夫教授撰写的具有代表性的单篇论文及相关的学术性文字共12篇,尤其注重收入新近在海外发表的学术成果,由作者本人编纂成集。作者还对部分旧作进行了改订、增补及扩充。全书分为三编:《庄子》的文学解读,诗词、文论、艺术散论;古典小说解读四例,并附录作者与牟复礼、
本书选择民间、官方和学术视野中的文学作品为案例,论述在新媒体时代文学传播的路径转向和价值嬗变,横纵铺陈地分析了开放、融合、多维的数码多维路径,展现了二十一世纪初文学的路径转向以及接受变化。当代人通过对移动网络路径的日常化近用,沉浸于感知时间、诗意生活、媒介真实和审美式生存的体验。数码文字路径、视媒路径和声媒路径三大传播
近期,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但是,关于中国古代文体的发展演变的研究一直很薄弱,尤其宏观的“发展演变”研究几乎被忽略。本书专研于此,取得了一些收获。第一,对“文体”概念作了新的定义。第二,本书首次宏观地对中国古代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规律作了初步探讨,首次提出并论证了“单纯文体”、“浑和文体
本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作品报送以单位推荐为主,在此前设立的年度优秀文艺评论著作、年度优秀文艺评论文章(长评)两个项目基础上,增加了年度优秀文艺短评文章项目。此次推优共收到报送作品548份,其中著作62部、长评307篇、短评179篇。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秉承坚持导向、注重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