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论述了西南联大在云南的地理与人口国情调查实验的情况。上编是对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学系地理学组师生进行的地理国情调查的研究,主要有鲍觉民指导的环滇池区域土地利用调查,张印堂主持的滇西经济地理考察及其边疆经济地理学科的建构;下编是对西南联大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在呈贡县人口普查、昆阳县户籍及人事登记、环滇池区域的户
在世界各国出版物中,阐释、解读马克思著作的各种读物可以说浩如烟海,但大多晦涩难懂,以至于很多年轻读者往往“谈马色变”。本书以内田树与石川康宏两位著名学者书信来往的形式,对马克思经典理论进行阐释,这一创意可谓史无前例。两位作者通过8封书信,概括了《共产党宣言》《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经济学哲学手稿》《德
本书以严谨求实的态度,选取马克思生命历程中鲜明体现他精神特质的五个方面——爱情、学习、友情、亲情、斗争,在广泛收集、深入挖掘大量权威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翔实丰富的历史事实为支撑,以精细、生动的笔触,刻画了真实、丰满、深刻的马克思。本书力图还原作为儿子、丈夫、父亲、外祖父、亲密战友、革命导师、思想家的马克思的形象,使顶天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对卡尔•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资本论》的理论魅力和现实价值的经典阐释,自1975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并多次修订再版,成为学习《资本论》的重要入门读物。本书基于马克思的方法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了简明扼要又生动易读的介绍。本书涵盖了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内容,解释了
本书的主题是马克思早期思想进程之研究,抓住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几个关键概念,如“自我意识”“思有同一”“现实的人”“市民社会”“异化劳动”“对象性的活动”“实践原则”“唯物主义历史观”,阐明了这些概念在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中的含义,以及在马克思自己思想中的演变和具体含义。这部著作在思想史叙述上所采用的方法论,则主要是逻辑的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巴罗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生成基础和演进脉络;巴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审视;巴罗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巴罗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对巴罗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分析。
本书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以中国共产党信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系统阐释中国共产党信仰建设的理论内涵、考察信仰建设的历史进程、分析信仰建设的时代要求,从客体逻辑和主体逻辑两个维度着手,探究如何建构科学合理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和系统有效的信仰建设路径。按
本书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播史研究丛书》之一种。该丛书的主要内容系衣俊卿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内外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0ZD&056,该项目已于2018年在国家社科规划办顺利通过结项)的结题成果。本书分为四篇:第一篇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编辑的观念与文献收藏的历史,第二篇为
社会分工理论是理解劳动价值论的钥匙,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三次社会大分工奠定了社会基本分工,促进了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为了能够全面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分工的理论,作者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摘录了400余条关于社会分工的语录,将本书分为23个专题,古典古代论分工、分工与生产、分工与商品经济、分工与资本等,并与中
本书是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通过对欧根·杜林在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领域宣扬的错误观点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揭示了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