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集收录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14位学者共计41篇论文,其中大部分都发表于国内一流报纸及期刊。这些论文按照所涉及问题的不同被分为了新常态下的增长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收入分配与反贫困战略以及对外开放与一带一路战略等五个部分,其涵盖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诸多方面,并针对特定问题提出了方向
经济地理学家研究和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经济活动包括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转移以及商品和服务向消费者效用的转化。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不仅涵盖经济活动在地图上呈现的分布模式,而且还包括发生在不同区位上的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些空间布局是由大量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经济代理人的决策造成的,而参与其中的经济代理人
2014年,“甘肃家户经济与社会变迁”调查由兰州大学西部数据中心承担完成。该报告依托“甘肃家户经济与社会变迁”调查数据,试图结合国际前沿视野和甘肃本土议题,聚焦在内容涉及甘肃城乡居民的生活基础设施、文化教育、人口流动、劳动就业、农业生产、家庭经济、医疗健康、贫困监测、自然灾害、食品安全等生活状况的方方面面。该数据在一些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不仅来源于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更在于一种“东部主义”发展战略主导下的现代化模式和发展观。“东部主义”的发展思维和“西部话语”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主导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严重地限制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将对中国社会的现代
本书内容包括:科技园区发展及相关理论研究综述;世界科技园区发展的典型案例及启示;中国科技园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陕西科技园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陕西科技园区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等。
区域协调发展是兼具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的研究热点,相关成果虽多,但仍然存在理论研究的不足。为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一问题长期被研究者忽略,缺乏一个系统的、深入的认识。然而,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它不仅是“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逻辑基础,也是“何谓区域协调发展”和“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逻辑联系的桥梁。本书以利益分析为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影响至今仍存。十年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发达经济体在危机中受到重创,至今仍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十年来,中国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包容的方向发展,世行、IMF投票权和份额改革得到落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多边开发机构投入运营,G20等宏观经济治理平台
本文以对外开放为视角,研究其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以及与国内发达地区的比较,发现东北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方面:一是地区开放度相对较低,二是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足。针对这两个主要问题,文章从区位因素、结构因素及相关制度因素展开了深入的成因分析,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以及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复杂性制约
2016年G20杭州峰会对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来说都是一个里程碑,它彰显了中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并蕴含世界秩序的新因素。本书在其丰硕成果中提炼出四个重点,分别是“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经济治理机制”“促进贸易投资增长”和“推动包容联动发展”,并以这四项重点成果为逻辑展开。此外,本书还旨在建立G20的长效机制,让中国主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