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植物园多年坚持以植物迁地保护为重点工作,收集植物1.5万种(含种及以下单元)。作者选取国家植物园中最具影响力的100种代表植物,介绍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植物特征描述等,每种植物搭配一张惟妙惟肖的植物博物画,将国家植物园的瑰宝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本书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记录了生命的奇特,将植物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在
本书是深度介绍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与应用的著作,全书分为两大部分:“获得一个基因”和"研究一个基因"。第一部分从正向遗传学和反向遗传学来讲解如何获得一个基因。第二部分从基因进化分析、基因结构分析、表达模式研究、基因功能验证、分子机制解析、基因功能应用等方面详解如何研究一个基因。本书按照科学研究的逻辑,结合大量文献中的案例和
本书是在编著者对西藏珞隅地区产热带、亚热带药用植物进行调查、采集、记录,并考证藏医本草文献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全书由总论和各论两部分组成。总论部分简要介绍了热带、亚热带植物药材在藏药中的重要地位、进口藏药材的现状和风险、珞隅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概况、珞隅地区藏药与民族药用植物调查方法、珞隅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珞隅地区进口藏药
《药用植物识别技术》(第三版)的内容包括绪论、三个知识性模块和显微实验指导。模块一(第一章)为植物识别基础,介绍植物根、茎、叶等器官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点。模块二(第二至第九章)为药用植物分类及识别,其中第二章介绍植物分类知识;第三至第八章分别介绍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药用植物;第九章重点
《药用植物识别技术》分为绪论和七个项目。绪论,介绍课程学习意义、学科研究发展概况及学习方法;项目一为药用植物识别基础,介绍植物显微识别基本操作技能;项目二为植物分类基础知识,介绍植物分类、命名基本方法及植物检索表使用等;项目三为药用植物的细胞及组织,介绍植物细胞的组成及组织的类型与功能;项目四为药用植物器官的识别,介绍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真菌,是地球上一类独特而神秘的生物。它们是一个庞大的生物界,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一起构成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树木采伐、气候变化以及过度人类活动等因素都对大型真菌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不可逆
与动物的明显复杂性相比,植物一目了然,形态似乎相对简单。但这种简单性是欺骗性的:我们周围的植物是数千年令人难以置信的进化适应的结果,这些适应使它们能够在剧烈变化的条件和非常特殊的生态位中生存和茁壮成长。然而,这种创新大部分是肉眼看不见的。 有了植物王国的奇迹,肉眼就能得到令人难忘的提升。这本华丽的书是科学与艺术之间的
基于在赤道东印度洋、阿拉伯海、赤道西印度洋、马达加斯加海域等调查观测所获约500份网采样品和近2000份采水样品,作者整理归纳了其中的显微实物照片6000多张,编纂形成《热带印度洋浮游甲藻的物种多样性》和《热带印度洋浮游硅藻的物种多样性》,本册为《热带印度洋浮游硅藻的物种多样性》。本册收录了硅藻约246种,均详细描写了
基于在赤道东印度洋、阿拉伯海、赤道西印度洋、马达加斯加海域等调查观测所获约500份网采样品和近2000份采水样品,作者整理归纳了其中的显微实物照片6000多张,编纂形成《热带印度洋浮游甲藻的物种多样性》和《热带印度洋浮游硅藻的物种多样性》,本册为《热带印度洋浮游甲藻的物种多样性》。本册收录了甲藻约362种,均详细描写了
本书研究三种供试植物对水中氟化物的去除效率及机理,并探究克隆植物富集水中污染物的特性变化及富集规律,这对揭示克隆植物抵御有毒物胁迫时的植物生理变化及富集特性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