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经典《道德经》,针对企业家自身成长与企业基业长青的现实需求,按照道、德、法、术、势五个维度,对建设企业组织以及促进个人成长的智慧进行了深入透彻的阐释,并结合实例,对一些实际方法进行了生动的讲解和展示,非常方便读者学以致用。五个维度中,若用“无”和“有”来看,道属于无的层面,隐而不显,但无
本书稿系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杨树达先生的重要著作,原出版于20世纪20年代。《周易》、《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两部重要的经典著作,然其文简而意奥,一般读者很难读懂,故历来解说纷纭。我国著名学者杨树达此书,博采诸子及史籍,将各种引证与诠释相应地集于原句之下。对于
《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哲学图书,全书共81章,是先秦道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帛书道德经》为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批古书,意义重大,其中就包括《道德经》,分甲乙两个版本。经整理复原后人们发现,该版本与市场流行的《道德经》,存在数百处差异,部分差异甚至是颠覆性的。本书特色如下。1.独特性:《帛书道德经》是唯一一份至
《子藏》的编纂是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的重大课题,具体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负责此工程的组织和实施。其将整合文科院系和古籍所、图书馆的力量,并联合海内外有关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进行《子藏》编纂出版工程。《子藏》收录的各子著作时间,则大致上截止到魏晋南北朝之末,因为这时期诸子百家的特点比较明显;而研究各子的著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孔子遗说研究的学术性论著。作者在全书中对先秦两汉时期的文献资料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旨在全面展现孔子本人的言谈艺术,同时探讨早期儒家文献中多种文体的起源和形成过程。此外,本书还重点研究了后学追记者如何将孔子的遗说整理成不同的文体类型,包括语录文献、单篇散记和杂记这三种形式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大量文献的
本书作者根据《道德经》5000多字的文本,全面解读、诠释了老子的《道德经》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分为老子的宇宙论、知识论、政治哲学、人生-生命哲学、叙事结构与行文体例,以及老子哲学的当代意义与现实价值等范畴。揭示了老子文本中进入中国思想-文化基因的词语,论述了《道德经》的“当今绿色圣经”的深刻意义,还设专章进行古今、中西哲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录的孔子言行语录,是中国历史上儒家的重要典籍。本书选择了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版本价值的《论语》著述,影印出版。其中,如《论语》的注本,选择了反映汉魏古注和宋代《四书》学的特点的何晏《论语集解》、朱熹《论语集注》;《论语》的义疏,选择了梁皇侃《论语集解义疏》、宋邢昺《论语注疏解经》和清刘宝楠
栾调甫(1889-1972),1904年即立志研究《墨经》,1911年写成《名经注》。1922年4月梁启超出版《墨经校释》(书中收有胡适的批评性后序),5月栾调甫发表《读梁任公〈墨经校释〉》一文,从而引发了一场持续三年的墨辩大讨论,参与者皆为当时的墨学研究大家,如张仲如、伍非百、张子晋、章士钊等。1926年1月中华书局
韩非,后世尊称为韩非子,战国时期韩国新郑人(即河南郑州),师从荀子,与李斯师出同门,被秦始皇引为知己,甚至为了他攻打韩国。韩非子看到了当时社会竞争的残酷与混乱,看到了人际交往的复杂与变换,看到了人性的弱点如何拖累政治集团,看到了小人如何将局面全部搅乱。受到这样的刺激与启发,他写下了让两千两百年后的读者读来依然震惊、流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