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基础理论部分和实用实战理论部分组成,基础理论部分内容收录了空军不等于飞机;攻击机动战下的新的推论;国家利益空间基础的改变;在完全空权下的地面部队的龙骑兵化;超越时代的压倒性战力等组成。实用实战理论部分收录了机动攻击的战争理念;主力兵器浮空技术的复活;攻击机动学说下的空母集群;攻击机动军的作战组织编成;与传统作战
《海权论》是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的关于海战史及海权理论的作品,马汉在本书中划时代地提出了海权的概念,将控制海洋提高到国家兴衰的战略层面。他认为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海洋利益对于一个国家的强大至关重要,同时主张大力发展海军、发展商船队、发展海洋贸易、建设海军基地和商港。 本书从地理位置、自
本书呈现了马汉的主要海权思想与观点,对其海权思想进行了全面详细地整理,保持了马汉作品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风格,并在行文中插入了大量相关图片及注释,有助于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马汉及其思想。主要内容主要节选自马汉有关海权的“海权战略三部曲”——《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
《空权论》,可以让我们安静地欣赏20世纪20年代经典的空战史大戏,依照后来的既定事实检验我们的想法,验证杜黑的假设和结论的准确性。在我们看来,书中的某些思想称得上是战争中使用飞机的永恒真理。朱里奥·杜黑是位了不起的预言家。即便是现在,他的思想依旧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21世纪我国海洋安全面临多元安全威胁,维护海洋安全涉及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社会、海洋军事、海洋生态、海洋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需要综合协调运用国家各种手段来维护国家海洋安全。国家的海洋安全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法律和科技等多领域的系统工程,本书就制定长期的、综合的海洋安全战略进行了全面的解析,来统筹和指导
《战略论:间接路线》以西方军事史上的三十场战争,二百八十多个战役的研究为例,归结出间接路线为最有希望且最经济的战略形式。
《国家边海防研究中心学术著作·海风吹来:中国近代海洋观念研究》结合对有关代表人物及其代表理论的分析,对中国近代海洋观念的发展形成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结合一系列重大社会事件,对海洋观念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普及和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估;结合对中日甲午战争的反思,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剖析了中日两国海洋观念的异同,及其对甲午战争结
本书探讨了传统陆权国家走向海洋的动机、挑战及其相应的影响因素,也探讨了新兴海权国家发展海权的动机及其可能影响,分析了相互竞争的大国建立可持续海上合作机制的可能性,以及航海自由原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海洋秩序之间的关系,为读者理解海权竞争的过去与未来,海洋安全治理的可能性、机遇与挑战提供了一个启人深思的入口。
(1)史例分析。对既有历史案例的描述和分析,构成全书的重要机体和质料,也是全书的核心内容和灵魂要素。大致集中于两个方向:其一是17世纪以来几个主要大陆国家,如法国、德国、俄国向海洋转型的过程,其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其最终失败的原因,发现其共性与个性原因。第二是英、美两个海洋大国在其崛起以及与大陆强国争夺霸权的过程中,彼
乔治·贝尔的这部经典作品以客观的笔触对现代美国海军的历史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将其组建与演变同各个时代的海战教义紧密联系在一起。本书追溯了这支鼎定美国霸主地位的军事力量在1890年后的一个世纪之中如何进行自我定位,如何在急剧变化的政治、战略和技术环境中不断自我革新。在复杂的时间轴上,美国海军大刀阔斧地实践着战列舰时代的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