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都受到复古运动的深刻影响。明末清初以降,质疑或否定复古运动的意见占据主流。而近四十年来,重新评估复古运动的声音得以上扬。本书对明代文学复古运动进行系统考察,立足于历史与逻辑,廓清其历史发展、思想内涵、群体关系、文学成就及功过影响。同时,作者针对诸多颇有争议的文学焦点问题加以解析,将明代文学思潮史
本书是大学通识教育教材。本书力求以简明扼要方式描述介绍中国文学的基本轮廓框架和要点知识。主要内容是先秦文学、两汉文学、魏晋文学、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等,以诗歌、散文、词、小说、戏曲等不同文体分类,对全书章节结
《中国文学史》是钱基博的代表作,详细记述中国文学史,并将当时之文学分为古文学和新文学两派,每派之中,又昭其流别,广泛涉及中国学术文化和政治民俗,本书不仅对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有独到见解,更是了解民国政治、社会风貌的重要史料。本书分上古、中古、近古、近代等几个
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一个最为重要的现象就是现实主义思潮的兴起。作者在书中回望了20世纪上半程的现实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得出这一时期是现实主义思潮迅速涌起并引领文学主流的时期,即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其肇始之初虽然有过多种多样的表现,但从总的趋势来看,对现实主义路径的探寻与实践,是几乎贯穿始终的。通过梳理昨天的
《华北文艺文献研究》第二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河北社会科学院共同编辑的文艺史料图书。全书共分为五章,包括:名家视域、《歌与剧》选编、王畅周汝昌通信、华北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报刊研究、《晋察冀日报》文艺史料选编。“名家视域”刊登了刘跃进先生《“把艺术交给大众”》一文;“《歌与剧》”一栏收入冀中文协编辑的《歌与剧(第1期)》
本书稿是介绍西南联大文学课相关内容的读物。书稿精选朱自清、罗庸,闻一多,浦江清等四位大师、名家的作品,呈现了在西南联大时期,教授们为学生教授文学课的精彩课程内容,展现了在教育过程中,将知识、情怀、视野、思维等融汇在一起,教授给学生,同时又能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所学与生活、个人、国家的命运密切相关。
本书是一部关于宁夏汉魏六朝时期北地灵州傅氏家族、安定朝那县皇甫氏家族、安定乌氏县梁氏和张氏四大家族的文人及其著述研究的专著。全书主要从文学角度全面系统地对上述四大家族的文人及其著述展开研究,旨在厘清各家族在汉魏六朝时期的发展历程,探寻每个家族在这一历程中的功绩及著述情况,重点是对家族中有作品传世的成员及著述进行个案研究
本书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中国电影故乡与异乡的文化传播与认同建构”(项目批准号:20YJC760073)项目资助结题成果。由于发展的特殊性,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城镇化进程是交叠在一起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也为中国文学和电影的故乡构形与想象中提供了新的命题:故乡的构形与想象既是一部家国史,也是跨越一个
本书深入分析徐渭文艺思想的内涵,探索其在中国文学史、艺术史中的独特地位,对徐渭的文艺思想展开较为全面的研究,分别从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概述徐渭的人生经历与艺术成就;第二部分探索徐渭文艺思想的主要渊源,分析儒释道思想、杜甫的思想、文人画思想对徐渭产生的影响;第三部分结合徐渭诗文、书画、戏曲、词作等各类体裁作品,从文
“中国常识”经典系列第三种《中国文学常识》内容上起公元前4世纪商代中叶,下迄20世纪初新文学运动,不仅涉及文学,还兼及史学、古籍、文字、绘画等,注重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用新的观点、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中国历代文学作了系统的梳理,脉络清晰,材料丰富。书中有郑振铎先生鲜活的口语表达,也有许多神来之笔,是丰富知识储备、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