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中药的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的具体操作规范的一门学科。我们将中药学、方剂学与中医、西医相结合,编写一本便于查找中药和有关代表方剂的手册,使药与方剂紧密结合。因此编写了这本中药与方剂适度交叉的手册,每味中药除药性记述外,代表方剂和经常用的有名方剂,也附在后面。方剂中的常用药量以及方剂的出处、
本书主要讲解了胡希恕经方治病理论体系。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人民日报给予其高度评价,认为其解决了“历代医家缺乏论述的难题”。书中探讨经方用药,阐述在经方理论指导下在临证中的实践方法。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讲解了胡希恕经方治病理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共计12章。上篇主要从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血管生成分子机制研究两方面进行总体论述,下篇则在上篇的基础上从现代医学角度以及中医学角度讲述二者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以及临床应用,主要内容包含节律化疗、靶向药物、抗炎药物等内服药物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微创介入治疗以及放射治疗抗肿瘤血管生
本书是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成果之一。全面记录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甘肃省工作的概况,从工作领导小组、技术牵头单位、专家团队、野外调查、内业整理、栽培调查、市场调查、传统知识调查等多角度记录了普查工作,并从道地药材、珍稀濒危中药资源和新发现、新成果等多层次记录了甘肃省普查工作取得的成果;同时,以县域为单位记录了各县开
本书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全面探究了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及其在药物管理领域的应用。书中不仅深入分析了各类天然药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如活性成分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而且详细讨论了这些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和结构鉴定方法。此外,本书还阐释了主要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路径,并探讨了药物管理的关键知识点。作为一本综合性的专业参考书,它
本书由绪论、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三部分组成。本书基于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在了解大娄山民族医药文化的同时,对普查到的585种药用植物、21种动物类药用资源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详细介绍,以期为大娄山民族医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本书作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大娄山地区的普查成果,对于传承大娄山民族医药文化,推动大娄山社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华医药文化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意识,融入百姓的饮食起居。而作为中华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材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保护人民健康、传承中华医药精髓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积极推动中药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努力弘扬中华医药精髓。作者尝试用现代通俗的语言把读者带进一个色彩斑
中药学课程的讲授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首先体现在“量”上,中药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其次体现在“记”上,每味中药的药效及主治既有相似,又有迥异,极易在背诵过程中发生混淆。本书依据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药学》,从功效入手,对各味中药进行了概述,包括来源、饮片特征、功效、主治及使用注意,帮助各位
《中药药理实验教程》(第三版)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完成。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围绕高等中医药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主题编写完成。本书的再版可加强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环节,弥补第一版教材编写中的不足。本书的特点:1.详细介绍中药样品基本制备方法、常用中药药理仪器设备和实验动物学知识等内容,为学生顺利进行实验提供技术
《太白七药研究与应用》为系统研究太白七药的专著。书中以笔画为序,收载了太白七药共96种。对每种药材一般从药名(包括出处)、异名、释名、来源、植物形态、生长环境与分布、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成分、理化鉴别、药理作用、炮制、性味、功能与主治、临床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附方、临床应用、附注等方面进行叙述,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