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资本的最初论述,源于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中有关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构成理论,认为劳动力价值的文化投入使得文化成为资本要素。“文化资本”作为学术范畴,首先是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于20世纪70年代初创立。英国的文化研究思潮、法兰克福学派以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的文化研究,从教育资本、政治资本以及产业资本的角
本书是朱立元教授在1992年初版、2014年新版的《历史与美学之谜的求解——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美学问题》基础上,重新研读和研究马克思这部伟大的手稿所作的系列札记。该书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初步形成唯物史观的关节点,关于美的规律论述的三个关键词,关于“实践生成”论思想的阐发,关于马克思现代存在论思想的提出
本书从读红色经典方面进行了系统细致的案例分析和讲解梳理,是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党性修养的有效方法手段,是健全组织生活制度、严格党员管理的有效抓手。本书案例全面、形式丰富、讲解深入,并且作者能够把党的基本理论与工作生活相结合,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以小见大,寓理于事,达到了“润物细无声”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立足于当代现实,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视角,全面分析了马克思自然观蕴含的生态思想及当代价值。马克思自然观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思考,实现了对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马克思自然观蕴含的生态理性对于解决人类的生态问题、推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学术专著,主要从日常生活批判、激进需要批判、历史哲学批判、政治哲学批判、伦理学批判、文化哲学批判等角度对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理论进行阐释和评析,一方面有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问题域,辨明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有助于反思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元
该书立足于数字化媒介场域,从数字化媒介与意识形态话语能力相关理论入手,以准确翔实的实证调查及访谈数据分析为依据,在全面了解数字化媒介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能力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挖掘影响及制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能力的诸因素,并揭示其深层次结构性原因,探讨数字虚拟空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传播与疏导机制、话语监管机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根据实际案例分析研究,简要梳理出基本观点框架,总结归纳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要内容,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学者提供简洁快速的查考。
本书分两篇。上篇集中讨论了《资本论》的“时代内涵”。下篇立足《资本论》建构的马克思哲学,回应现时代的精神困境。
本书共十章,其内容分别是: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军事改革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军事改革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军事改革是决定军事进步和提升战争能力的关键,军事改革应当与整个社会大变革相生相长,军事改革要求自觉解放思想适应时代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对于军事改革具有重大影响,军事改革应当准确有力契合战争实践需要,军事改革的
本书由陶渝苏、徐圻两位资深教授所著,全文共由“论作为‘东方革命的西方理论’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历史哲学:辨伪与澄清”、“马克思的关注点:人的解放”、“自由的诱惑与困惑:解读马克思的自由观”等八个章节组成。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智慧和人类优秀思想文化发展的结晶,是由两个大的部分构成的,即理想主义的部分和现实主义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