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背景,在代词并入理论和代词可及性理论等框架的指导下,以代词并入为研究视角,深入探讨以代词并入的方式形成的双音词的演变过程。这类双音词从共时平面上看似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从历时角度来看,它们的演变过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其内部都包含了一个代语素。由于这类双音词数量较多,且有相似的演变轨迹,因此
《在语词的密林里》收录的201条随感就是很好的例子。前100条完成于1991年。陈老此前在《读书》杂志开设专栏,每期写几则札记体的闲文,谈论古往今来、时下流行的语词现象,以及汉语词汇演变研究中的点滴体会,竞成了许多读者阅览该杂志时的首选。若干年后,作者“重返语词的密林”,话锋不减当年,所谈多是发自生活的流行语汇,至20
陆宗达先生(1905-1988)是我国著名《说文》学家、训诂学家,师从黄侃,是章黄之学的代表人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李楯以入室弟子身份从陆宗达学《说文》,历时十多年。本书就是他记录整理的陆宗达讲授《说文解字·叙》一篇的讲稿,陆生前并曾对此稿作了审改。在本讲稿中,陆先生逐段逐句地对《说文解字·叙》一篇作了解说和阐释,内容
本书以《弟子规》的原文为纲目,站在学校教育的角度,联系学生发展与教育教学实际,一字不漏地对《弟子规》1080字的原文进行全面的解读,没有糟粕,都是精华。
全书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纯理功能为基本框架,融合了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隐转喻、主观性、象似性等理论与方法,从词组、小句、篇章等层面对比分析了汉语和英语中错位修饰状语和错位修饰定语的共性与差异。本书以现有语法隐喻理论的研究内容和方法都做出了大胆的拓展与创新,特别是在研究方法上突破了概念语法隐喻仅关注概念功能变化的局限
本书是以来粤工作的外地人士为重点对象而设计的地方语言类书籍,将粤语和普通话相对照,在发音、词汇的用法、语调、语速上区别开来,配有纯正的粤语MP3文件,跟读练习,能更为快速地讲一口流利的粤语。
本书是为美国大学三四年级及其在华中文项目编写的一套新闻时事教材,同样适用于其他英语国家。全书分为上下两册,每册8课,每课设置主副两篇课文、回答问题、生词、语素学习、虚词用法及句型注释。内容选取那些既体现新闻的时效性又受到关注的热门话题,比如雾霾、控枪、堕胎、慕课等,涉及教育、经济、文化、社会、体育、科技等多个领域,聚焦
本书共14章,首先对中国民俗文化进行综合概述,然后从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交际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生产商贸民俗、社会组织民俗、民间信仰民俗、娱乐民俗、语言民俗、民间文艺等多方面具体介绍中国的民俗文化。该书通俗浅显,注重体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模式和行为规范。
本书希望通过针对海外中小学中文课堂管理相关的40个实例解析,分析课堂常规事务的管理、课堂环境的管理、课堂秩序的管理、课堂活动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等主要内容和方法,以及课堂管理的效果,与学生、家长和同时沟通的技能、技巧和方法,总结出国际汉语课堂管理的特点并回答困扰老师的课堂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通过还原并描述真实课堂场景,
本书是一部吉尔吉斯斯坦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的研究成果汇编。共选编文章十七篇,内容涵盖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在吉尔吉斯斯坦南北部的高校和中小学、总体和个体等不同层面,广泛收集了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等多角度的研究素材,展示了背景环境、师资、教材、学习者及其相关因素、汉语教育与教学模式发展等多个维度的现实表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