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是当前我国*主要的宏观经济风险之一。在中央大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中,去产能位列首位。然而,从历史角度来看,我国产能过剩的治理并不容易,甚至可以称之为“久治不愈”。这就迫切需要理论界对我国产能过剩的现状、成因及机制等进行深入探讨,进而提出有效的治理方案。《中国转轨时期产能过剩测度、成因及影响》主要是
《刘易斯转折点与劳动力再配置效应:中国经验》的主要目标是对“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这一命题进行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劳动力再配置效应,以及该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变动趋势,探索中国经济到达刘易斯转折点后的经济增长源泉。准确判断中国经济的刘易斯转折点,研究劳动力再配置效应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是在原国家教委的倡导下于1985年组织创办的,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8所部直属大学的一批学者组成领导小组。老一辈经济学家宋涛、胡代光、藤维藻、谷书堂、蒋学模、谭崇台、关梦觉、陶大镛、刘诗白、卫兴华、陈征、张维达、吴宣恭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实践模式与理论范式》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就宏观调控的思想背景、政策背景、实践模式、发展路径与演变、政策绩效等进行了系统的归结,并对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结合历史(含中国古代籴粜平衡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理论创新,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本书主要论述专业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书中通过构建一个基础分析框架,阐述推动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经济增长和空间经济结构演变的过程;分析专业市场推动产业由单一中心集聚到地区专业化集聚的过程;论证专业市场不断把外围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卷入整个分工网络,进而带动当地经济增长的机理;讨论专业市场驱动微
把历史的时钟拨回16世纪至18世纪,西欧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实力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可以说还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西方世界的兴起”这一故事的神话色彩在历代学者卷帙浩繁的研究中愈发浓重,而这本小书只强调一条简单的线索,即西方突飞猛进的发展源于一种偶然因素:美洲金银。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巨量金银被开采、掠夺并贩
《持久战新论:新常态下的中国增长战略》讨论未来五至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战略问题。基本结论是:战略上坚持持久战!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延续增长奇迹,实现翻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为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一种战略,持久战既要解决“怎么看”的问题,更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近10年,全球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阶段。《拯救全球经济》齐聚全球极具话语权的经济学家、经济官员,为世界经济谋划出路和前景。 布兰查德、拉詹、罗格夫、萨默斯、伯南克、鲁宾、沃尔克等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低利率仍将持续,我们应该尽力避免出现过度杠杆化,并将监管体系扩展至银行系统以外,尝试建立宏观审慎监管体
研究工业4.0的背景、内涵和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中国工业4.0战略的目标方向,在此基础上,研究上海推进工业4.0战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战略思路和目标方向,提出以智能制造为引领,以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为重点,大力推进上海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和智能装备自主化突破,在工业4.0标准建设和人才战略的基础上,培育形成
本书以世界经济周期传递和协动为切入点,以中国及其贸易伙伴为样本,考察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变化趋势,利用面板数据的普通zui小二乘估计,分析影响中国与其贸易伙伴经济周期协动性的主要传递渠道及传递效应;描述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协调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以NOEM为分析框架,构建中美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两国三部门模型,并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