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又字笠鸿,号天徒,又号笠翁,别号新亭樵客、随庵主人、湖上笠翁、伊园主人等,浙江兰溪人,生长在江苏如皋,父辈在此卖药行医。二十五岁返乡应童子试,以五经见拔,成为府学生;而后两次应乡试不售。顺治七年(1650)移居杭州,以卖文刻书为生,结交各方名士,游历甚广。家设戏班,往来达官
花有千万种,路有万千条。对自然而言,和风细雨,阴晴冷暖,均为常态;于人生而言,顺境逆境,悲欢离合,亦属习见。人生是一段持续百年的跋涉,需要不断地汲取营养,增添前行的动力。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无数先哲积累了大量的人生智慧,铸就了许许多多的智慧人生。这些经验,经过传承,由文言文转为白话文,弥散在一个个现代版生活故事中,感
这是一部引导人们认识志愿文学,了解志愿精神的书稿,也是一部有针对性的指导志愿文学创作的书稿。该书由“青年之声”志愿服务联盟副主席、很好青年作家徐庆群撰写。《至爱:庆群谈志愿文学》共计6万字,分为30篇,主要结合作家本人20年的志愿文学创作经历,以及对于总书记新时代文艺创作和志愿服务事业的指示精神的深入领会,以专栏随笔的
本书由筛选出来的优秀诗歌和散文组成,分为诗歌篇和散文篇两大部分,旨在热情讴歌抗击疫情一线民警辅警坚守岗位、斗志昂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广大公安民警辅警在抗击疫情斗争中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大力宣传警爱民、民拥警,警民携手、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生动故事,激发责任担当,凝聚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此书大约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写就,此后一直流落,直到光绪年间为杨引传于苏州冷摊偶然得之,当时后两卷已佚,只剩前四卷。杨引传将其残卷交给上海申报馆,以活字版刊行于1877年,由此而流传开来。《浮生六记》是沈复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摘取了人生中难忘的时刻缀集而成。它以夫妇二人的
童立方·中国古典美文系列: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
童立方·中国古典美文系列: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经典作品。本书以生动的画面,精致的构图,通过文字和画面的完美结合,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童立方·中国古典美文系列:满井游记《满井游记》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文。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寓理,记叙了作者游历满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体现作者厌恶官场生活,亲近大自然的情怀,以及寄情于山石草木的潇洒之情,
中国现代作家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在《英汉对照本序》中,他盛赞《浮生六记》中的芸娘“是中国文学上一个可爱的女人”“‘闺中记乐’是古今中外文学中温柔细腻的记载”;俞平伯在《校点重印(浮生六记)序》中,则惊叹它“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这些评价
《雅舍小品(修订本)》是梁实秋具有代表性的散文集,小品所取都是生活琐事,有人间烟火,也有世情风俗,经他描绘却别具风趣。在机智闪烁、谐趣横生的文字中,不难看出梁先生独特的智慧、过人的洞察力和超强的表达力。梁先生的小品文虽纳外来影响为己用,却自有其独特的风格,尤其在语言上兼具文言文和白话文相济的雅趣和幽默诙谐的风趣。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