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造山带海西-印支期沉积地质学研究》作为秦岭、北祁连造山带沉积地质的姊妹篇,重点对右江盆地深水台间海槽进行古海洋学、盆地转换和盆山相互作用研究。由于前人对右江盆地的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做过很多工作,《右江造山带海西:印支期沉积地质学研究》仅对孤立碳酸盐岩台地的分布、结构、演化进行了粗略分析。
《矿物岩石学实验教程/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气类规划教材》以沉积岩岩石学、岩浆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等课程的实验课教学大纲为基础,结合多所高校历年教学实践,对矿物岩石的识别与鉴定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探讨,是矿物岩石学实验课程的教材。《矿物岩石学实验教程/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气类规划教材》可作为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等专业师生的教材,
测区地处青藏高原的中南部,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横贯测区南部。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中段之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50000申扎县幅H45C002004)》野外调查工作完成填图面积15965km2,地质路线3450km,地质观察点17
《琥珀:大自然的时间飞梭》您将了解:琥珀是如何形成的,在哪里可以发现琥珀,以及如何区分真假琥珀。本书还阐述了琥珀在科学和艺术领域的多种用途,也探讨了从琥珀昆虫中提取DNA的艰辛过程。对琥珀中蕴藏的各种生物,本书还给出了照片、图示以及必要的识别要点用于帮助鉴定。本书包含大量精美的琥珀图片,汇集了众多重要自然历史博物馆中的
《宜阳地区野外地质实习及工作方法》共分七章,对河南省宜阳县区域地层、典型岩石、区域构造和资源概况等进行了综述;对常规野外地质工作方法、野外剖面测绘和地质填图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并以野外踏勘路线地质描述、剖面测绘和野外地质填图等实际工作为基础,对野外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总结与说明。为了方便野外教学,指导书将地质年代表
野外地质实习是相关专业,特别是地质与资源勘查类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地质调查更是学生进行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本书对巢湖北部山区的地质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归集,并收集、整理了巢湖北岸的中庙——肥东四顶山地区的地质资料,从而为在巢湖地区进行地质认识实习和地质填图实习的师生提供了较为系统的参考资料。实习区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丁青县幅(H46C001004):比例尺1:250000》属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工作区位于藏北羌塘高原腹地,横跨羌塘一三江、班公错一怒江、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等构造单元。调查成果主要包括建立并完善测区地层系统,新发现一批重要化石点,大大提高了区内生物地层的研究程度;
西藏1:25万那曲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任务,按基础地质调查与科研相结合开展工作。测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西藏自治区北部,属藏北高原湖盆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那曲县幅(H46C0010021:250000)》主要成果有:合理划分了测区构造单元并编制构造纲要图,构造单元表现为
西藏1∶25万日喀则市幅(h45c003004)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由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承担,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理坐标为:东经88°30′—90°00′,北纬29°00′—30°00′。对图幅南缘出露的原称“修康群”的地层单位,据其岩性组合、古生物化石等解体为郎杰学
调查区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南北向纵跨巴颜喀拉盆地和北羌塘盆地,区域上西金乌兰湖一金沙江结合带、甘孜一理塘结合带横贯调查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50000治多县幅I46C003004)》系统介绍了调查区地层、侵入岩序列及火山活动、变质作用。着重对陆内叠覆造山及造山后伸展事件、高原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