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颂》,又称《松滋公元苌温泉颂》。北魏宣武帝时期碑刻。陕西临潼华清宫遗址出土。元苌(四五八五一五),《魏书》有传,北魏宣武帝时(五〇〇五一五)为雍州刺史。故此碑当为宣武帝时所立。碑石圆首,有额,阳文篆书,九行,行四字,曰魏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雍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雍州刺史松滋公河南元苌振兴温泉之颂。碑阳楷书,二十行,行三
《马鸣寺根法师碑》,北魏正光四年(五二三)二月四日立于今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原乐安县境内大王桥)。明嘉靖时编纂,清雍正十一年(一七三三)重修的《乐安县志》载:马鸣寺在城东南二十五里郭家社。但未记碑文,未知明时此碑是否尚在原处。碑为圭首,上方阴文楷书马鸣寺三字,其下阳文楷书魏故根法师之墓碑八字。碑阳楷书,二十二行,行三十
《敬史君碑》,全称《禅静寺刹前铭敬史君之碑》,又称《敬显?碑》。东魏兴和二年(五四〇)立。原立于颍川长社县禅静寺前(今老城镇西北四公里,辘轳湾村西),后寺毁碑没,长埋地下。清雍正六年(一七二八),农民耕地时初现,直至清乾隆三年(一七三八)当地农民掘土时方重见天日。乾隆十四年(一七四九)知县许莲峰移置城内陉山书院(今长葛
《尹宙碑》,全称《豫州从事尹宙碑》。东汉熹平六年(一七七)四月二十四日立。碑上部有穿,碑穿右端为篆书题额,惜碑额上部佚失,仅存从铭二字。碑阳隶书,十四行,行二十七字。碑文记述了汉豫州从事尹宙的家世及功绩。元皇庆元年(一三一二)正月,汴梁路(今河南)鄢陵县达鲁花赤因重修孔子庙而广求石材,于洧川(今河南洧川县境)发现《尹宙
朱耷(一六二六一七〇五),原名朱统[上林下金](一说朱道朗),江西南昌人,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宗室,明朝灭亡,惧祸易名,故与世系名字不合。号人屋、雪个、个山、个山驴等,后号八大山人,自谓: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其落款以草书连缀,形似哭之笑之。 朱耷生性孤介颖异,语辞诙谐,善于议论。常言谈娓娓不
米芾(一〇五一一一〇七),早年名黻,四十一岁后改署芾。字符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徙迁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后定居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宋代书画家。母为宋神宗赵顼乳娘,由是初蒙皇恩为校书郎,宣和时任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后官至淮阳军知州,卒于任上。为文奇险,不蹈前轨。特妙翰墨
《中国绘画名品》为上海书画出版社继《中国碑帖名品》后的又一以中国美术史中经典作品为主体的系列丛书,本丛书选取了自魏晋至清末的经典绘画作品,以单幅作品、同画家的作品、同主题的作品、同题材的作品等为个体,预计出版100本。每本均由整幅拉页及分段赏析两部分组成,在分段赏析部分通过文字导读,将绘画中所呈现的情节、技法及绘画背后
《李仲璇修孔子庙碑》,又称《鲁孔子庙碑》。东魏兴和三年(五四一)十二月十一日立。碑为螭纹圆首,有额,篆书六字鲁孔子庙之碑。碑阳楷书,二十五行,行五十一字。碑阴楷书,三列,首列七行,二列二十五行,三列二十九行。碑侧有任城王长孺书碑一行,王昶《金石萃编》以笔迹与碑文不类,疑是后人妄刻。碑文记述了兖州刺史李仲璇命工人修建孔子
文征明(一四七〇一五五九),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初名壁,以字行,更字征仲,别号衡山。明代书画家。父林,温州知府。据《明史·文苑传·文征明》载,征明幼不慧,稍长,颖异挺发。其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邀聘,托病不赴。正德末,巡抚李充嗣荐之,会征明亦以岁贡生诣吏部试,奏授翰林院待诏。因不事权贵
林逋(九六七一〇二八),字君复,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隐士。性孤高,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不仕不娶,自言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世有梅妻鹤子之誉。善诗,工行草,书法肉少筋健,似欧阳询、李建中而更瘦硬绝俗,历来为世人所重。卒年六十二,宋仁宗赐谥和靖。 《自书诗卷》,纸本,行书,纵三十二厘米,横三百〇二厘米,计三十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