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一带一路软环境建设,中联部、深圳市人民政府、复旦大学于2016年2月22-24日在深圳联合举办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联盟研讨会。会议旨在联络沿线国家有影响力的智库和研究机构,加强国际智库网络建设,推动以我为主的机制化智库合作,向世界宣介一带一路,引导舆论,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咨政建言。大会通过了《深圳宣言》,阐述了
本文主要分析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青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根本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避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恶化,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公平不仅是一个理论性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书以社会资本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为背景,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主线,将社会资本因素作为影响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明确区域社会资本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社会资本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同时分析了社会资本影响贸易的各种机制并给予实证检验。旨
《新疆环塔里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主要围绕环塔里木地区,以自我发展能力,经济跨越式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分为:(1)新疆环塔里木地区跨越式发展的环境优化研究;(2)新疆环塔里木地区跨越式发展的自我发展能力研究;(3)新疆环塔里木地区跨越式发展的****产业的辐射研究;(4)新疆环塔里木地区跨越式发展瓶颈与趋势
对于刚刚落幕的杭州G20峰会,有学者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团结的黏合剂、世界振兴的发动机和国际合作的设计者。事实上,多边机构和多边场合的相互支持与相互协调,一直在不断加强。无论在G20,还是在联合国框架内,“金砖国家”的声音都是不可忽略的。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经济师奥尼尔首次提出“金砖”概念;2014年11月19日
“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挑战,如何跨越“陷阱”成为中国面临的挑战。本书在系统阐释“中等收入陷阱”的内涵和特征事实基础上,系统探讨了其形成机理,特别探讨了有效政府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在此基础上,从发展方式转变角度提出了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选择。
《向市而生》是关于经济学方面的短篇时评,分为七篇,分别为市场之美、产业之兴、政策之力、宏观之妙、发展之势、粤地之生、读思之乐。全书按照经济学逻辑解读现实,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很好发挥政府作用”为主线,体现了行为主体要面向市场而生存、成长的规律,故名为“向市而生”。
中国走上计划经济道路,有深刻的时代背景。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后,虽然打上了苏联模式的烙印,但也不乏自己的国情特点和部分变通。不能把计划经济的历史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混为一谈。这两个时期的错误实际上与计划经济体制本身无关,也不代表计划经济的历史全貌。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经济上具有“奠基性”“公共性”和“备战性”特点。
《西部发展研究(2015)》直面中国西部的重点问题、热点问题以及难点问题展开综合研究。共汇编了16篇相关论文,从经济、社会、人类、历史地理等不同学科角度呈现西部边疆地区的发展状况,探讨保障这一地区安全并促进其发展的可能路径。一些研究回溯历史,还原了西部边疆地区社会发展的部分轨迹;一些研究由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特点出发,剖
华盛顿智囊团——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领袖人物以时代前沿的宏观视角,深刻剖析美国供给侧模式的经验教训以及未来出路探究21世纪新知识经济下更为有效的经济政策有助于理解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本书对美国当前政治和经济政策发出了挑战。作者认为保守派的供给侧经济政策是失败的,这种政策沉迷于减税,容易导致过度生产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