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审美、生态、文化等多维度出发,系统阐述了园林景观设计与环境艺术的互动关系,旨在帮助读者把握景观设计领域走向更为艺术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通过对国际范围内的经典案例和前沿理论的研究,详细论述了景观设计在营造美学体验的同时,如何注重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文化内涵。书中强调了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包括材料选择、空间构建、植物配
本书是继《天津城市景观丛书》《铭记与传承:天津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2021年度天津市规划行业优秀案例集》《天津规划研究·第一辑》之后,又一部以天津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研究型著作。全书以促进天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充分考虑并尊重天津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民风民俗和地形地貌,运用现代规划理念,对天津的街道、社区、普通街
本书从图像学视域对唐长安风景园林文化模式进行研究,通过挖掘和整理唐长安风景园林思想与实践的时空脉络和典型特征,诠释了唐长安风景园林营建思想内涵和价值体系。本书基于文化人类学理论,重点提出了风景园林文化模式的概念,整理了唐长安风景园林营造中所包含的15种文化模式,分析研究了唐长安风景园林“雄浑”的时代特征和依托“长安山水
《非凡十年·一局建造——中建一局大湾区建设纪实》由广东建设报社和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编写,是对中建一局近10年来在大湾区最具标志性意义的十大建筑项目进行梳理汇编。本书以大篇幅文字报道和极具冲击力的高清大图为主,书中的项目图片由中建一局提供,广东建设报记者对中建一局的十大标志性项目进行深入采访并撰写文章,全方
本书是为纪念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下称“规划院”)成立七十周年而汇编的院庆图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规划院七十年来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成长壮大的发展历程。“十三五”以来,规划院围绕人才、科技和项目成果深耕掘进,全心全意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广州、致力于创造更美好的人居环境,为广州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该
天坛建于15世纪上半叶。辛亥革命后天坛被赋予了城市公园的属性。1918年天坛作为公园向公众开放。1957年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列入国务院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20是天坛建坛600周年,站在新的起点上,天坛公园先后制定了《天坛总体规划》《天坛保护管理计划
本研究针对绿色低碳背景下城市更新如何能更好应用与实践绿色低碳理念和元素进行探索和引导,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思想基础,从城市设计与建筑学的维度,推动绿色城市更新从城市层面、街区层面、建筑层面进行分类入手,拟依托现有工程项目和国内外优秀案例,充分整合业内专家资源,综合运用调研分析、案例分析、专家咨询、试点应用等研究方法,主
我国城市和区域的发展自古以来就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历代人为的干预和改造,区域的灌溉网络由自然山水本底中衍生发展,成为区域城镇聚落营建、交通往来和农业生产的核心因素。城市内外的景观通过水网紧密联系,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景观体系。但由于国内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日渐趋同的城市面貌使得地区的地域特征逐渐弱化甚至消失。本研究采用
本著作以“江南园林”为切入点对南宋园林源流进行研究,着重探讨经历了宋室南渡这样政治性和地域性的变化、园林的传承及演变。以西湖为中心的园林营造在南宋的江南地区形成广泛而重要的影响,但在园林史研究中始终未得到足够重视。且不论此时是否形成了后世所谓江南园林的构型,南宋江南地区园林在系统性和地域性上之于整个中国园林史都有开创意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主要对我国城市更新制度的历史进程进行介绍和分析,包含国家整体政策和北京、重庆、济宁等地方政策,提炼出相关政策的主要内容,对不同地区采用的城市更新方式进行分析并总结经验,提出适用条件,最后从更新逻辑、更新策略、政策建议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具体分为六部分,包含城市更新的学理解释、分析国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