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0余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成为现阶段中国政府、中国经济学者高度关注、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书从“新常态”的特征内涵、经济发展增速、结构升级、创新驱动、区域协同发展、通胀通缩、改革红利、开放贸易、面临问题、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供给侧改革等方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进行了系统、全面分析
《中国领导力:思想领袖看中国与世界》结合中国与世界2015年发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大事,邀请全球各方面的思想领袖(如吴建民、蔡昉、福山、拉加德、朱民、乔治奥斯本、容克、巴尔舍夫斯基、贾康、谢国忠、李扬、金琦、罗伯特席勒凯文凯利、刘慈欣等)对2016年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和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解读。纵论天下大事,
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西藏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而且还紧扣西藏的民族经济特色,详细阐述了西藏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是国内第一部以西藏特殊的经济运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论著。
该书针对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性、社会性、生态性的共生问题,以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综合承载力为切入点,在综合承载力理论分析框架下从经济创造力、社会支撑力、环境承载力三个维度探索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实现条件,对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比较等研究,为资源
本书是全面研究京津冀区域发展构综合性报告,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空间等多方面对京津冀区域发展进行系统分析,对京津冀区域发展的现状、特征,以及区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了清楚、全面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科学谋划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路径与方向。《BR》本书分为总论篇、综台篇、地区篇和专题篇四个部分。总论篇分析了京
本书主要探讨空间经济生成的动力机制、生成路径以及结构。在系统梳理空间经济各主要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复杂性系统理论构造空间经济生成的动力模型,并通过这些模型揭示空间经济生成的路径及其结构。同时运用这些理论系统解释了传统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历史过程;运用这些理论和历史经验,系统解析了我国区域经济
本书试图围绕金融危机对新兴和发展中市场经济体增长模式的影响以及应对未来经济增长的挑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当前经济学界的争论提出一个总体看法。第1部分介绍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缓解和改革。第2部分考察了新兴和发展中市场经济体的未来方向,提出了面临的具体问题和政策选择,以及推动经济实现实质性增长的途径。第3部分讨论了增长面
《蒙古族经济史(上下)》为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民族经济史系列之一,本书专门论述蒙古族经济史,以元代蒙古族经济为重点,包括蒙古族游牧经济、社会经济制度、经济组织和民族间经济关系的历史演变。本书既可以作为学校教材,也可以供学者研究参考。
《知识资本国际转移与经济发展转型研究》分析了全球知识资本的空间分布与差异特征,从知识资本国际转移的实现途径、演进规律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探究了其国际转移的运行机制;然后分别运甩理论模型推导了知识资本对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并利用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法检验了基于贸易、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外直接投资(ODI)、人
《NAES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16年第2季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推出的系列智库报告。该报告认为:当前国内外市场需求总体仍然偏弱,第二季度工业生产微幅回落,消费需求有所改善,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基建和房地产投资也有下行压力。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任务“三去一降一补”虽然初见成效,仍需在确保经济下行不突破增长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