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高寒阴湿环境下土遗址安全性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全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高寒阴湿环境下土遗址病害链体系初探;基于病害链体系的土遗址易损性评价方法;实践典型遗址布局与形制特征;典型遗址构筑材料的工程特性研究;高寒阴湿环境下土遗址劣化机制初论;土遗址历史损失率评价实践;土遗址易损性评价实践。
本书以历史朝代和窑口为脉络,介绍商代至元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以及中国的墓葬习俗,再梳理中国元代之前陶瓷发展的历程,结合分析各窑口陶瓷特色,清晰再现了历史长河中中国璀璨的陶瓷艺术文化。所辑陶瓷主要选自汉至宋代,反映早期西方博物馆和收藏家研究和收藏中国高古陶瓷的状况。
本书共十五章,集中描写了清代陶瓷器物。从时间上看,重点描述了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的陶瓷器物;从器物种类上看,重点描述了产自景德镇的青花、粉彩、五彩、单色釉瓷器。全书展示了169件器物。书中描述的器物大部分来自私人收藏。
郑韩故城最早发现于1923年,后经持续性考古发掘,屡有重大发现,比较重要的如20世纪90年代,发现3处年代相近、性质相同的祭祀遗址,青铜礼器坑28个,郑国公室出土青铜礼器470件,殉坑93个,被评为“199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1世纪以来,不仅发掘了韩国战国时期的大型官方制陶作坊,还清理了春秋战国时期冯村的私人制
本书稿以2024年之前出土并已正式公布的战国秦汉简帛书籍为研究对象,按照《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易类、书类、诗类、礼类、乐类、春秋类、论语类、小学类、道家类等19类的顺序,对敦煌简牍、居延简牍、郭店简、马王堆帛书、北大藏简、清华藏简、上博简、银雀山简、张家山简、包山简、望山简、新蔡简、天回医简、乌程汉简等等简帛书籍的文体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占地约11万平方米。它是明清两代中国南部的海防军事要塞,有着600多年抵御外侮的历史,涌现了赖恩爵、刘起龙、刘黑仔等一批杰出的民族英雄。深圳今又名"鹏城"即源于此。1995年,大鹏所城被定为"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25日,大鹏所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
本书分为地理环境中的敦煌壁画、历史时空中的敦煌壁画、敦煌壁画的渊源、敦煌壁画的地质结构和地仗构造、敦煌壁画的绘画属性、石窟内拜佛的秩序、敦煌壁画颜料的来源等内容。
本书以宜兴丁蜀镇的紫砂望族——邵氏宗族为案例,主要从“人”的传承、“技”和“型”的传承、“艺”的传承等方面展开研究,通过再现紫砂文化的传承过程,追踪中国传统文化繁衍脉络;通过对田野资料的分析和文献资料的梳理,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以时间为脉络,对紫砂文化传承变迁进行考察分析;在文化理论的基础上,借助文化符号学的相关理论,
中国古代兵器是我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关键一环。数千年来,中华古代兵器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丛书:中国古代兵器》从中国古代兵器的发展历史出发,分门别类地介绍了那些五花八门的古代兵器,其中既有轻巧锋利的刀、枪、剑、戟,也有无坚不摧的战车战船。撰写《新时代
本书是一部关于汉字鼻祖甲骨文的艺术赏鉴与知识普及图书,作者周伯衍具有多年的甲骨文研究及书写经验,书稿内容亦经考古学、艺术学专家审定。作为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老文字系统,甲骨文中凝结了丰富的商代历史文化信息,也近乎直观地记录了数千年前的社会生活图景。与此同时,甲骨文字体本身也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本书作者对一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