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全面叙述、介绍了藏经洞发现的历史、本来面貌、封闭的时间和原因,以及藏经洞文献的内容、流散情况、国内国外的收藏情况、艺术品的介绍;同时,作者以漫记杂谈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独特的敦煌、神秘的莫高窟、不一样的道士塔、有深度的敦煌学,也可以说这是一个敦煌学人的读书学习笔记。
本书聚焦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以川渝地区石窟为研究对象,将其与乡村振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相结合,与国家文化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国家级公园项目相结合进行思考和探索。全书作者文笔生动,案例翔实,论述有理有据有力,为读者娓娓道来,内容浅显易懂,积极探索了一条系统完整的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之
本书分为考古专题、文化遗址保护专题、秦社会研究专题,是关于先秦至秦代墓葬研究最新成果的展示。其中,对于秦二十等爵、霸陵动物殉葬坑、海昏侯墓出土马蹄金以及丝绸之路的研究紧扣热点研究领域,另外以岳麓秦简、里耶秦简、清华简等为材料依托,对传世文献及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考证及阐释。本书以现阶段主要考古成果为研究对象,以文献史料
本书内容讲述:随着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三峡地区再次成为中国考古界乃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关注的焦点。根据《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报告》,经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审批,三峡库区文物保护项目共1087处,其中地面项目364处,地下项目723处。我们有幸从1994年至2003年十年间,参与了这一举世瞩
《文物》月刊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国家级重点学术期刊,创刊至今已近70年,多年来一直坚持学术性与资料性并重的办刊方针,及时报道文物、考古新发现、新资料,密切跟踪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组织重大课题的学术讨论,是宣传我国文物、考古事业的主要窗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本书为《文物》月刊的英文版,内容为从最近6期《
为了隆重纪念延安革命纪念馆成立70周年,宣传展示其发展成就,出版《延安革命纪念馆纪事(1950-2020)》。本书记事范围为1950年4月至2020年6月上旬,前60年的内容是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六十年纪事》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同时补充了后10年的内容。全书主要介绍了延安革命纪念馆自1950年建馆以来,历届延安革命纪念馆领
本书主要按照时代脉络,以五个章节来展开对皖江典藏档案——安庆部分馆藏研究的内容。第一篇,以战国、两汉期间的青铜镜,来反映古皖典藏皖江文化的点滴;第二篇,以唐宋、元明时期铜镜、瓷器、碑刻,来反映安庆作为一个府第的往事;第三篇,以清代书画、瓷器、钱币、古建、碑刻,来反映安庆作为安徽省府都会在皖江文化上的萌动;第四篇,以民国
本专著详细讲述了作者近年来在阜新市和长辛店实景模型和BIM融合的智慧城市关键技术研究成果。重点论述了三维实景模型在古建筑保护方面的应用。将无人机空中获取倾斜摄影测量数据与地面贴近摄影测量数据融合建模,获取到纹理精度较高的实景三维数据。利用点云数据辅助Revit进行BIM模型构建,最终将实景模型、BIM模型与3DGIS结
本书为中南大学与湖南博物院联合组建的湖南省马王堆古尸和文物研究保护中心研究团队的成果结晶,旨在为世界提供一部顶级湿尸保护技术的权威学术专著。本书从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的概念与分类、地位、出土后研究保护概况入手,从专业医学的解剖学、病理学、形态学、医学超微结构学、微生物学角度,对古尸出土40年保存状况进行总结和评估,详细介
本项书要研究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深化红色文化理论研究。网络时代迫切需要发挥红色文化的凝聚功能、教育功能等来凝聚民众力量,汇聚各方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二是武汉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库建设。武汉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需要利用更先进的工具、手段和方法进行全面挖掘和整理,并将其数字化,建立便于保存和利用的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