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礼乐美学考论》是研究西周礼乐美学的力作。作者认为,创制于我国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既是美学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文化问题,它的多元兼容为重新认识中国美学提供了难得的个案。西周礼乐美学是一种以“尚文”为中心、以德性为内在基础、以札乐体系为显现方式的审美化的理性秩序。研究这一时期的美学,需要从体制、德性、礼仪、乐舞、物
新中国民俗学研究70年
婚丧礼俗属于人生仪礼。婚姻是人生大事,丧葬是人的*后归宿。在人生礼仪中,婚丧礼俗的内容*丰富,也*引人关注。婚丧礼俗与其他礼俗一样,是传承的,是变化的,是发展的。任何时代的礼仪都吸收了它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精神风俗,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本书以长江流域的婚丧礼俗中的主要事象为题,分别给予描述,有时也兼作一
我国的节庆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令人回味和祈盼。本书主要对长江流域的节庆文化自身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详尽的说明。我们讲述节庆文化,并不仅仅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更重要的是通过节庆文化来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深入领略华夏文化之广袤深邃,先贤先民之智慧乐观。
中国有两大世界人工奇迹长城和京杭大运河。从中国地图上看,长城是阳刚的一撇,运河是阴柔的一捺。一条运河千里长,运河两岸是故乡。一个区域的文化遗产是这一区域的文化记忆,作为我国第九大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沟通南北,同时又衍生了多样性的地方文化资源,承载了运河沿岸民众的文化生活和珍贵记忆。水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妙峰山之闻名,也是在于山顶的老娘娘有名。数百年来,以碧霞元君信仰为核心的妙峰山庙会不仅是京畿一带乃至华北地区民众的信仰中心,也是近百年来中国民俗学的圣地,自顾颉刚先生起,前后几代中国民俗学者都把这里作为自己学术研究的起点,其地位不可小觑。 “缘分”都是在偶然间结成的,我与妙峰山结缘也是如此。2
中国传统节日绘本故事:全4册(注音-语音版)是一套新颖生动的节日绘本,旨在让每个孩子了解传统节日,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整套图书共8册,收录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这8个节日特有的习俗与不同的传统节日故事。一些故事来自民间的口耳相传,比如春节的“年兽”,七夕节的“牛郎织女”等等,
本书探讨《孝慈录》在制定、推行与实践的过程中,父与母、礼与情、嫡与庶等因素不断关涉拉扯的过程,诉说中国丧服礼制史上复杂深刻的孝道故事。
儒家十三经之一,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书中对绝大多数仪节的记载皆完整而详细,但由于时代悬隔,文字艰涩,制度难解,器物难明。本书作者拟将所载之礼分辑详解,便于阅读。此为嘉礼卷上。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是二十四节气(九华立春祭)的代表性传承保护社区。《九华立春祭》介绍了衢州柯城所处的地理、人文环境;九华立春祭的历史渊源和主要内容;习俗活动的相关设施(或唱词精选)以及保护传承工作。是一本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中英文对照,雅俗共赏的普及性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