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翻译史源远流长,古往今来翻译人才辈出。近年来随着翻译学科的迅速发展,翻译史研究更加深入。《中国翻译家研究》(三卷本)遴选中国历史上各个领域中有代表性的近百位翻译家,述评其生平、翻译活动、翻译思想、著译作品和翻译影响,以个案研究的形式,系统梳理我国传统译学的发展脉络,重塑我国译者群像,补充和丰富我国的译学研究成果。本
本书为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黄乔生先生近几年来有关鲁迅研究的个人随笔、演讲整理的文字汇编,共辑文章18篇。本书内容丰富,涵盖鲁迅精神、手稿、教育、收藏、美术等,既有作者的学术研究,又有与之日常工作相关的见闻与思考。本书的出版,对于认识鲁迅精神这笔文化财富及其在当代的传递和利用、进行文化建设有一定价值和意义。
邹韬奋先生是近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堪称中国一代知识分子典范。本书收录了韬奋围绕其自身经历、生活书店的创办经历所撰的一系列文章,包括《经历》全文、《患难余生记》及讲述生活书店创办始末的一组短隽文字。从这些文章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韬奋自艰苦求学到全力办刊,先后经历了牢狱和流亡的,为大众、为文化的一生。其中有
《述学昌诗翰墨香--纪念虞愚先生》为纪念我国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虞愚先生逝世,由国内外各界知名人士撰写的回忆文章,以纪念虞愚先生诞辰100周年。
本书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玉琛的传记。全书通过传主访谈、实地考察、史料搜集等各种方式,全方位地讲述了董玉琛的学术成长历程,总结了其人生历程、学术成长中值得后学汲取的宝贵经验。对本学科的学术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叶景葵(1874-1949),民国著名实业家、银行家、藏书家。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受维新思想影响,曾掌理财政、商矿、教育事业,因代为起草《条陈十策》,而闻名当时。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痛愤于内忧外患,遂弃官经商,走上“实业救国”道路。主持浙江兴业银行达三十多年。历任清政府天津造币厂监督、大清银行监督、汉冶萍铁
本书稿为非虚构+访谈的集合,即作者林东林跟随七位当下著名诗人(张执浩、杨黎、臧棣、蓝蓝、余怒、陈先发、雷平阳)重访故里的非虚构文字,以及林东林对七位诗人的长篇访谈。重访故里包含了现实的重回故乡,以及精神上的还乡,七位诗人均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这一代人普遍经历了离开、出走等主题,暗合着当代中国三四十年来的巨变,在这份变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同治时封侯爵,世袭。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中兴名臣”之一,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有《曾国藩家书》传世,是研究其人及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资料。 本书以清光绪三年的《曾文正公全集》为底本,从一千余万字的“全集”中选取了172篇对后
本书介绍了著名收藏家白十源的传奇人生,全书共分为九个章节,即变故频发的童年,过早担起家庭重任的少年,年轻的时代智商,丝绸之路上的贝叶奇缘,藏购徽式建筑,以收藏集纳思想汇聚人才,用艺术融合世界文化,迎接新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