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研究宗白华美学思想的专著。作者以比较研究的视角,着重分析了宗白华的生命美学、艺术人生观、空间意识、诗学观、建筑观、文化心灵说、音乐批评思想,以及对传统诗学中意境、气韵等概念的思想,探究了宗白华美学思想和艺术批评中对康德、叔本华、尼采等德国哲学家思想的认识与接受、吸收与创化。作者认为,宗白华的美学思想立足传统诗学,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八十岁以后有关美学的论文集,共11篇,介绍了朱先生是如何学习和走上美学之路的,特别是他晚年重读和重新翻译了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私有制、异化、人性、人道主义、人情、美的本质等问题做了反思,是一本很有思想的经典,值得认真阅读。
本书分为十卷十四编,约400万字,对中华美学自史前新石器时代至20世纪40年代末的漫长历史进行了系统、完整的阐述。全书的特色主要有:一、突破学术界通行的中国美学史写法,将汉族美学视野扩大为中华民族美学的视野,对其他美学史版本没有写或一笔带过的内容,如史前美学、秦朝美学、辽朝美学、金朝美学、西夏美学、元朝美学等,进行了比
本书为尚美丛书系列图书之一,分为古意盎然的世界周旋于古今之间通向未来的美和美育三大部分。作者首先为新时代中国美学的重建探寻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思想资源,对古雅、风雅、美与德的关系等重要问题展开了极有价值的探讨;接着审视了欧美、日本美学对中国美学的影响,剖析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与学科建设由此产生的变化。同时,面对今天文艺创新、
本书共分为三编:上编从甲骨古和金文中存在的重要关键词,联系与之相关的考古材料和文献资料讲远古时代的审美观念;中编从原始社会和早期文明的的主要饮食器物的起源与展开来讲内蕴在其中的审美观念;下编从原始社会和早期文明的主要舞乐器物的起源与展开来讲内蕴在其中的审美观念。
本书致力于打造一个全面而实用的商务礼仪知识体系,不仅深入探讨了商务场合中不可或缺的礼仪规范,还细致地阐述了从日常的着装要求到复杂的商务会议、商务宴请的礼仪细节。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职业形象塑造认知,女士、男士职业形象,商务接待礼仪,会务礼仪,宴会邀请,服务礼仪,求职与面试礼仪八个模块。
本书以当代批判理论的共同体思想为研究对象,在当代美学的问题域中聚焦审美共同体的问题研究,在内容上呈现为生命政治与共同体的美学之维、审美共同体的共识与差异、主体化与去主体化、边界与去边界等具体问题,以及审美共同体的理论批判等章节。当代批判理论经由共同体审美和感性维度的阐发,营构出基于容纳差异的、去主体化的、无边界的、非实
《南宋四雅》是一部深入探讨南宋时期生活美学的精彩著作。作者许丽虹和梁慧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精美的插图,详细介绍了南宋时期的插花、焚香、点茶和挂画这四种雅致的生活方式。书中不仅展现了南宋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追求高雅情趣,还揭示了这些艺术形式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无论是插花的精致、焚香的幽玄、点茶的技艺,还是挂画的艺术,书中
中国文化具有一种天然的(历史的)审美特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一种自发的审美倾向,中国美学正是中国文化审美特色的集中体现:那种对灵魂与肉体合一的永生意念,那种在自然物态中体悟诗韵节律的生命意识,那种将天象展现在人间的人生理想,那种圣境不离凡俗的个体人格等,一句话,中国人在此岸中追寻彼岸的超越精神,在实际生活中
《美学导论(第5版)》在对世界美学史进行批判思考的基础上,吸收中国古代美学精华和西方最新美学成就,按照当代学科体系要求,重新建构美学原理体系。本书对重要美学难题,如审美的现象分析、美学的基本类型、美的文化模式、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等等,都进行了新的思考和精论,特别突出了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非西方美学在世界美学中的特色和地位